青浦監獄青藍(張志華)工作室,致力于探索更加有效的罪犯矯治方法。十年來堅持救贖罪犯的初心,在長期的實踐與思考中,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罪犯的思想改造全過程,形成系列特色項目,構建了獨特有效的“青藍矯治方案”。
為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青藍(張志華)工作室設立了以“和合文化”為主題的矛盾調解功能矩陣--“和合角”,通過環境浸潤、經典啟智、實踐引導等,構建“以禮促和、以文化人”的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助力罪犯修復人際關系,重塑健康心理。
和合文化新陣地
推開通體刷滿黑漆的中封鐵門,一個個形態各異的“和”“合”窗貼映入眼簾,與活動室橫梁上的“和合共生”匾額交相輝映。活動室內嵌入的“聲景系統”,動態播放《鷗鷺忘機》、《陽關三疊》、《春江花月夜》等古曲。“百和窗”構建起文化認同,“共生梁”強化了集體記憶,“古琴韻”消除了對立情緒,監區將這些空間符號轉化為行為符號的實踐,在塑造環境療愈的同時,也為破解大墻矛盾治理提供了文化路徑。
自“和合角”運行以來,監區化解多起矛盾糾紛,曾因瑣事爭吵的罪犯張某、李某在調節后共同寫下“化干戈為玉帛,以恕己之心恕人”的感悟。監區還將典型調解案例編成情景微短劇,讓罪犯在角色扮演中體悟“爭則俱損,和則兩利”的深刻內涵。
五步調解融古今
監區將傳統“和合”理念與現代調解技術相結合,獨創“矛盾糾紛化解五步大法”即誦經典、省己過、述訴求、尋共識、定契約。調解過程中,民警引導雙方從針鋒相對到握手言和。
從對抗到對話,從積怨到釋然,青浦監獄“和合角”的實踐印證了“文化潤心”的深層力量。當《論語》的教誨與水墨的意境悄然流淌于高墻之內,那些曾被戾氣蒙蔽的心靈,正循著先賢的智慧之光,一步步走向自我救贖的新生之路。
將傳統文化精髓創造性轉化為矯治資源,不僅破解了“就監管論監管”的思維局限,也為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開展監獄矛盾治理難題提供了新范式。
文化潤心育新生
罪犯 張某
“我曾因小事與人爭執不休,是‘和合角’讓我懂得了寬容與理解的力量。在這里,我學會了以恕己之心恕人,明白了‘和’的真諦。感謝這段經歷,它讓我看到了新生的希望。”
罪犯 李某
“和合角’不僅是一個調解矛盾的地方,更是我心靈重生的起點。在這里,我深刻體會到‘爭則俱損,和則兩利’的道理。曾經的戾氣與爭斗,如今都已化作我改造前行的動力。我將帶著這份感悟,走向新的人生。”
編輯:許立春
供稿:青浦監獄 施啟揚
了解更多上海監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