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揚州一起特大假冒品牌護膚品案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兩名犯罪嫌疑人以每瓶9元進購假冒“朱莉歐”素顏霜,通過網絡平臺以每瓶38元、兩瓶68元的價格對外銷售,非法獲利金額高達500多萬元,最終被法院以“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刑罰。
假貨銷售手段層出不窮 網購平臺亂象頻發
案件源于一位女性消費者在網購平臺購買3瓶“朱莉歐”素顏霜后的報警。這些假冒產品氣味刺鼻,與正品存在明顯差異。
經調查發現,涉案人員從2021年開始通過網絡平臺銷售假冒產品,即使收到品牌方發出的律師函,仍然我行我素,持續進行違法銷售活動。法院最終對兩名涉案人員分別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至4年,并處以10萬至20萬元不等的罰金。
隨著社區團購、網絡營銷、直播帶貨等新型商業模式的興起,假冒偽劣商品銷售問題日益突出。部分不法商家通過虛構原價、夸大折扣、設置“限時秒殺”等營銷手段誘導消費。更有甚者打著“低價清倉”、“工廠直銷”的旗號,銷售假冒品牌商品,或采用仿冒商標、模糊描述等方式誤導消費者。
監管部門積極應對 化妝品利潤解密
為優化消費環境、提振消費信心,2025年2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其他四個部門印發《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方案明確提出將持續開展“昆侖”專項行動,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偽劣商品犯罪。
同時,相關部門著力加強消費維權能力建設,完善投訴舉報渠道,提高消費投訴處理效率。中國消費者協會也提醒廣大消費者,在網絡購物時應謹記不輕信夸大宣傳、不點擊不明鏈接、不脫離平臺交易的原則,優先選擇品牌官方旗艦店或平臺認證的自營店鋪,并注意保留購物憑證等維權證據。
此外,有媒體曾揭秘化妝品行業利潤空間,通常中低端化妝品的毛利率維持在30%至60%的水平,而高端化妝品的毛利率則可能高達70%甚至更高。
以去年底上市的毛戈平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為例,2024年毛戈平營收38.85億元,同比增長34.6%;凈利潤8.81億元,同比增長32.8%。毛利率高達84.4%,甚至超過了此次假貨案的毛利(76%),直逼貴州茅臺。
本文源自熱點快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