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晨光里,永寧門城下,一群年輕游客正舉著手機比對《一生一世》劇照拍照;
西倉熱鬧的集市上,有人津津樂道《裝臺》劇組曾在此記錄市井煙火;
鐘樓上,前來研學的小學生,舉目遠眺城市中軸線,回想電影《長安三萬里》的盛唐街景。
西安——這座十三朝古都,正以影視為筆,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處,書寫著古老文明與現代文化對話的篇章。這個“五一”假期,你若來到西安,不妨跟著影視劇打卡,來當一把“主角”吧!
歷史文化與市井生活交融
西安成為熱門影視劇取景地
近年來,影視劇與地方文旅聯結,為拍攝地帶來巨大“流量”的案例在全國層出不窮。不少影視作品還成為一座座城市的文旅新名片,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愿意“為一部電視劇、一部電影而赴一座城”。這其中,大小熒幕里“流動”的西安也格外令人著迷。
今年3月初,根據茅盾文學獎、“五個一工程獎”優秀長篇小說《主角》,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在西安開機,令許多網友直呼“期待”!
《主角》由陜西作家陳彥創作,故事聚焦秦腔名伶——憶秦娥近半個世紀的人生起伏,反映四十年來普通人的情感生活與命運,是一部充滿西安生活元素的現實主義題材力作。電視劇版《主角》將如何向廣大觀眾呈現西安的市井風貌與人文生活,成為了很多網友關注的焦點。
此前,《裝臺》《一生一世》《長安三萬里》《長安十二時辰》等影視劇的熱播,引發觀眾對長安城的向往,以及對西安影視取景地的關注,激發了大家前來實地體驗和消費的熱情。在社交平臺掀起的西安“打卡同款地”熱潮中,不少外地網友直言“對這座城市有了更強烈的代入感”。
而在諸多創作者眼中,西安擁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為影視作品“完美復刻”唐朝盛世創造了先決條件?。因此,《長安十二時辰》《周生如故》《長安三萬里》等一批劇組在大雁塔、西安城墻、華清宮、大唐不夜城等標志性地點取景,為影視劇創作增色不少?。此外,西安這座城市與生俱來的市井氣息和包容氣質,賦予了生活化鏡頭更多的自然感和流暢感,也成功吸引了一批現代劇、年代劇在此“開機”。
《裝臺》:市井煙火中的古城肌理
取景地:碑林區老街區、城墻根、紅埠街、西倉集市……
電視劇《裝臺》的鏡頭掠過古城墻和高樓大廈,來到青磚灰瓦的街巷中,晾衣繩、三輪車、油潑面攤……構成了一幅活態的城市民生畫卷,也展現了西安多元的城市景觀。
劇中主角刁順子在城中村中的生活軌跡,映射出城市化浪潮下傳統街區的堅守與變遷。該劇導演李少飛曾表示,《裝臺》之所以會將鏡頭聚焦城中村,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城中村是我國城市發展的一個階段,“伴隨城市空間的急劇變化,曾在此生活過的小人物的歷史與記憶也將被遺忘。作為文藝工作者,有責任為后來人記錄下真實而鮮活的城中村及中國城市發展的歷史”。
《主角》:秦腔舞臺上的“雙重敘事”
取景地:易俗社文化街區、風雷廠
話劇《主角》劇照
當燈光漸暗,音樂漸起,易俗社百年博物館的庭院,座無虛席。循聲望去,一群身著長裙的女子翩然而至,水袖舞得輕盈。觀眾舉起手機,拍照留念……沉浸式體驗秦腔的魅力,更多年輕人也終于看懂——秦腔不是“老古董”,而是長安城跳動了千年的脈搏。
傳統戲曲與現代文藝作品的跨界融合,是藝術的流動,也是文化的交融。《主角》中秦腔名伶憶秦娥以西安城為背景的成長史,既讓非遺傳承與影視劇有了創新表達,也讓極具西安特色的秦腔舞臺有了覆蓋面更廣的“雙重敘事”。
《一生一世》:古今交融的浪漫符號
取景地:永寧門城墻、書院門、高新CBD……
永寧門作為明城墻的正南門,回響絲路商隊駝鈴聲聲;書院門的青石板路,通往“關中書院”翰墨書香……影視劇之所以能夠帶動文旅產業的發展,首先源于其反映生活又高于生活,是集中展示城市風貌的載體;其次,影視劇把人物、故事與場景有機結合,將觀眾的情感代入城市生活,觀眾能更直觀、更深層地感受一座城市的變革。
電視劇《一生一世》中科學家與配音演員的愛情故事,穿梭于城墻根與玻璃幕墻之間,形成強烈的視覺對沖。有觀眾在該劇豆瓣評論區表示,西安的獨特就在于,歷史與現代不是割裂的舞臺布景,而是渾然天成的“雙面繡”。
完整的影視產業鏈基礎
令西安備受影視劇組青睞
陜西一直以來都是中國電影的重鎮,具有推動影視產業創新發展的良好基礎和廣闊前景。尤其是近年來,陜西電影產量居全國第一方陣、西部第一。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陜西21部影片榮獲國內外49項大獎,11部登陸全國院線,50部在央視電影頻道播出,6部入選全國第42批向中小學生推薦片目。
劇組在十里灃河影視基地拍攝。資料圖
在影視產業致力于形成“影視引流—文旅消費—文化認同”的良性循環的同時,2024年,“微短劇之都”成為西安的又一張名片。目前,全國六成以上的微短劇出自西安,西安承制公司的微短劇作品更是占到整個微短劇市場爆款量的八成以上。
西影風雷年代影視基地內景。
僅以西咸新區為例,全區已注冊影視企業超600家,專業微短劇公司30余家,拍攝劇目800余部,構建起全鏈條服務體系。如年內將建成開放的西部國際短視頻拍攝基地,可為劇組提供拍攝場地租賃、服化道租賃、演員經紀、餐飲住宿、后期剪輯、AI特效制作等“一站式”服務,實現“拎包拍攝”。未來,還將構筑集投資、創作、制作、審核、發行、營銷、版權交易等于一體的“自制、自審、自發”國際綜合性微短視頻產業生態,打造具備影視工業化屬性的“微短劇全產業鏈生態基地”。
無論是傳統影視劇的產業基礎,還是微短劇帶來的廣闊前景,西安的影視產業鏈隨著時代發展形成閉環,這座城市也實現了從“熱門外景地”,到影視制作、發行、人才培養等各個環節的突破升級。與此同時,西影風雷年代影視基地、秦漢新城影視產業園等新興影視基地,與西影電影圈子、白鹿原影視基地等老牌影視產業集群互補共融,吸引了更多影視劇在西安拍攝制作。
政策支持賦能產業發展
一批西安元素影視劇即將播映
以西安為故事藍本或在西安實地拍攝的影視作品,以其生動的情節、獨特的城市風光和深刻的文化內涵,成功激發了觀眾對拍攝地的向往,為西安“影視+文旅”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西安市促進文化旅游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明確,要加強園區基地建設,圍繞產業集聚加快市場主體培育,聚合上下游企業及關聯業態,重點打造一批動漫、電競、傳媒、影視、演藝、文創、藝術及文化裝備等優勢產業集群。要發展數字文旅經濟,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數字文化企業,鼓勵本土化、原創性電影、電視、動漫、短視頻創作生產,支持我市本土作品進入全國院線公映,上線愛奇藝、優酷等視頻網站,支持我市影視企業創作出品的電視劇在央視黃金時段播出。
2025年,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的電影《長安的荔枝》,定檔7月25日暑期檔;全劇在西安拍攝、改編自賈平凹同名小說的電視劇《高興》計劃于今年在央視播出;聚焦漢武帝改革風云,再現漢長安城政治博弈與文化融合的歷史大劇《大漢賦》同樣將計劃于今年在央視播出……
當長安從光影中走向生活,當西安從熒幕中變得具象化,無數觀眾在這座古今交融的城市,開啟一段自帶影視標簽的“現實對照”之旅。
而擁有千年底蘊,處處皆景皆文化的西安,也在與觀眾的雙向奔赴中,讓人們有了更多的期待與想象。
我們以獨特的視角注視城和人的點滴變化,解讀政務信息、緊貼民生關切,分享想法和見解,記錄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的美好圖景,期待與您共享、共情、共鳴。
來源:西安報業傳媒集團·“前方+”工作室出品丨主筆:陳克 馬悅丨編輯:談密 馬超丨校對:張立丨審核:程渭丨圖片來自各大影視劇官方劇照和網絡 轉載請注明 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