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連兩小時就能和空間站"接吻"的黑科技都有了,怎么神舟二十號還按部就班走6.5小時的老路子?這就好比外賣小哥明明有輛超跑,偏要騎著電動車慢悠悠送餐,聽著是有點反常,但里頭調整。
先說這兩小時對接的本事,那真是航天界的"閃電俠"。貨運飛船試水時,飛船得像陀螺似的連轉三四個圈調整軌道,中途連喘口氣的時間都不留,直接撲向空間站。這操作聽著過癮,可對坐在艙里的航天員來說就跟坐過山車似的,還是全程不系安全帶那種。畢竟載人飛船里坐的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冷冰冰的貨物,哪怕萬分之一的風險都不能冒。
反觀6.5小時的對接模式,就像老北京涮肉講究的七上八下,火候得拿捏得剛剛好。這多出來的四個半小時可不是在磨洋工,而是給飛船留足了試錯空間。每完成一次軌道修正,地面指揮中心都要重新測算數據,就像老裁縫量體裁衣般精細。這種慢工出細活的節奏能讓航天員在失重環境里少受顛簸,連吃飯喝水都能更踏實些。
其實航天中心這幫太空管家比誰都著急提速,但他們的算盤打得精著。就像開車上路,新手上路總要先熟悉路況,老司機會根據天氣路況調整車速。6.5小時這個時間節點是經過千百次推演得出的黃金分割點,既不像蝸牛爬耽誤事,也不像飆車黨玩心跳。畢竟在距離地面四百公里的太空,差之毫厘都可能謬以千里,穩當才是硬道理。
要說這對接技術,就像老祖宗傳下來的太極功夫,快有快的章法,慢有慢的講究。貨運飛船可以當"急先鋒"試新招,載人飛船就得做"定海神針"保平安。等哪天需要爭分奪秒執行緊急任務時,說不定飛船能像變形金剛似的唰地切換成兩小時超音速模式。
但眼下這6.5小時的慢動作恰恰是航天人給航天員準備的定心丸。畢竟在太空這個刀尖上跳舞的行當里,能平平安安回家比什么都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