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由于日本海軍方面和陸軍方面之間存在分歧,兩大軍種使用的部分武器裝備都不是通用的,海軍方面則有海軍方面的專屬型號,而陸軍則有陸軍專用的型號。
那這篇文章就來說一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海軍陸戰隊的9大專用武器。
1、三十五年式步槍
有坂三八式雖然是二戰期間日本軍隊的主要制式步槍,但海軍方面則沒有裝備,主要使用的是在三十年式步槍的基礎上,改進出來的三五式海軍型栓動步槍,也叫三十五年式步槍,該槍在設計、外形和基本原理上,都與三十年式步槍基本相同,也是發射6.5×50毫米有坂步槍彈,彈倉容量5發,有效射程460米。
但三五式步槍也有一處經過改進,就比如槍的標尺經過加高,這一點和三十年式以及后續的三八式步槍完全不同,二戰中的日本海軍陸戰隊,也裝備三十五年式步槍作戰,但后來進入四十年代,三十五年式步槍開始退役,被后來的有板九九式7.7毫米步槍取代。
2、南部九四式手槍
二戰期間日本海軍陸戰隊最常用的手槍為南部九四式,而并非是陸軍使用的南部十四式,南部九四手槍在1934年開始裝備日本海軍方面,也叫九四式拳銃,同樣由南部麟次郎設計,發射的也是8×22毫米南部式手槍彈,不過彈匣容量只有6發,有效射程50米。
在二戰中南部九四式手槍除了裝備日本海軍軍官外,也有不少裝備給海軍戰斗機飛行員和海軍陸戰隊的初級指揮官使用,主要用于個人自衛,但這種手槍性能很差,甚至比陸軍使用的南部十四式還要差勁。
3、SIG M1920沖鋒槍
二戰中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和陸軍不同,有部分作戰小組都裝備了沖鋒槍,但由于最初日本并沒有獨立研制沖鋒槍,只能從國外進口,二戰初期的日本海軍戰隊就裝備了引進瑞士的SIG M1920型沖鋒槍。
瑞士的SIG M1920實際上就是德國MP18沖鋒槍的仿制型,在外形和大體結構上都與原版的MP18基本相同,套筒上面也帶有密集的散熱孔,不過比MP18的尺寸小一點,日本引進的M1920發射的是7.63×25毫米毛瑟手槍彈,配備了50發雙排彈匣,每分鐘射速大約600發,有效射程200米,日本人還為該槍設計了刺刀底座,習慣性的會在上面安裝三十五年式步槍使用的刺刀。
4、南部百式沖鋒槍
進入四十年代,日本海軍方面及海軍陸戰隊開始裝備他們的國產沖鋒槍,也就是南部百式沖鋒槍,也叫南部100式,該槍在1940年左右問世,發射的是8×22毫米南部式手槍彈,可配備50發或30發兩種彈匣供彈,每分鐘理論射速大約700發。
南部百式沖鋒槍還分為前期型、傘兵型和后期型三個版本,三種型號的重量分別是3.88千克、3.16千克和3.84千克,日本人也是習慣性的會在上面安裝一把步槍使用的刺刀,在二戰中,這種沖鋒槍主要裝備在太平洋戰場作戰的日本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使用。
5、大正十一年式70毫米迫擊炮
二戰期間,日本海軍陸戰隊最常用的迫擊炮為大正十一年式70毫米迫擊炮,通常也被稱為十一年式70毫米曲射步兵炮,該型號在1922年開始裝備使用,口徑為70毫米,可發射相同口徑的榴彈、縱火彈、煙霧彈等。
炮管全長大約770毫米,重量63公斤,最大射程大約1550米,曾在一二八抗戰中,日本海軍陸戰隊就裝備了這種火炮。
6、三式81毫米輕迫擊炮
除了大正十一年式70毫米迫擊炮外,二戰中的日本海軍陸戰隊還裝備了三年式81毫米迫擊炮,通常也被稱為三年式海軍輕型迫擊炮,該型號實際上就是在陸軍使用的九七式81毫米曲射步兵炮上,改進出來的海軍型號而已,兩者在外形上基本是一模一樣,只不過稱呼不同。
三式迫擊炮的炮管全長大約1269毫米,全炮重量22.4公斤,可發射81毫米的榴彈、縱火彈、照明彈和煙霧彈等,火炮俯仰角為+45度~+85度,最大射程2850米,該型火炮從1937年裝備日本海軍一直使用到1945年,在此期間還曾在太平洋戰場上使用過。
7、維克斯M25裝甲車
二戰初期的日本海軍陸戰隊還裝備了不少引進英國的維克斯M25型輪式裝甲車,該型號早在1923年就開始生產,除了英國人使用外,還出口到英聯邦以及南非、加拿大和日本等國家,其中日本就引進了不少,主要裝備給海軍陸戰隊使用,而陸軍方面則沒有。
M25裝甲車的車身全長為5.03米,寬度2.5米,高度2.8米,戰斗全重大約7.5噸,車內可容納4~5名成員,分別為駕駛員、機槍手和裝填手,主要武器配備了兩挺7.7毫米口徑的維克斯水冷重機槍,動力方面搭載了一臺65馬力的4缸汽油發動機,最高公路行駛速度每小時大約64公里,但并不具備4×4,只能4×2驅動。
后來日本人還對該型裝甲車進行仿制,其仿制型號被稱為八七式裝甲車,主要裝備日本陸軍方面使用,也是配備了兩挺7.7毫米口徑的水冷重機槍,但是在生產工藝和性能上,并不如真正的維克斯M25。
8、九三式裝甲車
除了引進英國的維克斯輪式裝甲車外,當時的日本海軍陸戰隊還裝備了他們的國產型號,也就是九三式輪式裝甲車,該型號在1933年采用,作為日本海軍的專用裝甲作戰車輛之一。
九三式海軍裝甲車采用6個車輪,但并不具備6×6驅動,在武器方面,其中炮塔里面的是一挺仿英國維克斯的八九式7.7毫米水冷重機槍,副駕駛和車身側面及前后,各有一挺日本生產的6.5毫米九一式車載機槍,在火力上比英國的維克斯更猛,而且車身多個部位都有機槍,基本上沒有射擊死角。
九三式海軍裝甲車的車身全長為4.8米,寬度1.8米,高度2.3米,戰斗全重為4.5噸,裝甲厚度為5.5毫米,車內一共有5名成員,分別是駕駛員和若干名機槍手,該型裝甲車曾在淞滬會戰中也被日本海軍陸戰隊使用。
9、特二式內火艇
特二內火艇也叫卡米二式水陸兩棲坦克,是二戰期間日本海軍陸戰隊裝備的一種水陸兩棲作戰車輛,該型號在1942年問世,基于九五式中型坦克的底盤改進而來,車身全長7.5米,寬度2.8米,高度2.3米,戰斗全重大約12.5噸。
武器方面配備了一門37毫米火炮和7.7毫米機槍,為了使其能在水面上浮渡行駛,車身前后還采用船體式設計,尾部帶有推注螺旋槳,當然在地面作戰時,還可將車身前后的船體結構拆除,改為正常的坦克作戰。
這種水陸兩棲坦克在二戰中大約生產了180多輛,主要都裝備給了在太平洋作戰的日本海軍陸戰隊使用,雖然在后面還衍生出了特三、特四、特五等型號,但數量都沒有特二多。
以上就是二戰期間日本海軍陸戰隊的9大專用武器,如果文中存在哪些錯誤或者不足,還有望大家多多指點改進,想要了解更多,請記得關注,下期繼續更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