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翼
說起童話,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名字可能都會是安徒生。可是,被稱為中國“童話大王”的鄭淵潔表示:在我眼中,張天翼是比安徒生更偉大的童話作家。
鄭淵潔說,是張天翼寫的《大林和小林》讓自己走上了兒童文學創作的道路;他在博客中這樣說:“《大林和小林》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三本書之一。如果我兒時沒有看到《大林和小林》,我今天不可能靠寫童話謀生。”
張天翼,學名張元定,字漢弟,號一之,筆名張天凈、鐵池翰等,祖籍湖南省湘鄉縣東山鄉雙泉村,1906年9月26日出生于南京。張天翼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其作品以童話和諷刺小說見長。代表作有童話《大林與小林》《寶葫蘆的秘密》《禿禿大王》,小說《華威先生》《鬼土日記》等。
張天翼
鄭淵潔說到的、張天翼童話作品《大林和小林》是繼葉圣陶《稻草人》之后,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二個現實主義童話里程碑。在這個童話里,大林和小林是一對農人家的雙胞胎。
在父母去世之后,兄弟倆出外謀生。路上他們遇到怪物追趕,只好朝著兩個方向逃跑,由此失散。大林向往過安逸的生活,衣食無憂;小林被賣給了一個資本家四四格,日復一日地在四四格的工廠里做工。
結果,同一出身的農家雙胞胎兄弟,人生境遇完全不同:一個變成了一個寄生蟲、最后餓死在金子堆里;一個勇敢正直、成長為一個有出息的好孩子。
張天翼在《自敘小傳》中說,在中國作家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是魯迅。1928年11月,他寫出《三天半的夢》,署名“某漢”投稿;處處碰壁后,索性將文章寄給了魯迅。魯迅讀完立馬給他回信,表示文章可發,且鼓勵他多寫作。
1929年4月,這部短篇小說發表在魯迅和郁達夫主編的《奔流》上。據說,魯迅生前曾接受過一個美國記者的采訪,被問起中國最優秀的作家有哪些,魯迅列舉的名單中就有張天翼,同時列出的還有茅盾、丁玲、田軍(蕭軍)等。
1936年,魯迅先生去世,其靈柩由萬國殯儀館出發、前往萬國公墓的途中,十六個抬棺人、張天翼是其中之一。其他十五人是:胡風、巴金、黎烈文、孟十還、吳朗西、聶紺弩、歐陽山、周文、曹白、蕭軍、馮乃超、華漢、夏衍。
張天翼的身體狀況一直不太好,1940年代曾因患病長期休養,直到1948年才逐步痊愈。解放后歷任中央文學講習所副主任、中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主編等職。
張天翼和妻子沈承寬
1969年12月下放湖北咸寧“五七”干校參加勞動。1972年4月,因為身體狀況欠佳,張天翼被批準返回北京休養。不幸的是1975年1月,他又患腦血栓,一度失語,半身不遂,后在家人的精心照顧和調養下逐步恢復了行動和語言能力。
1978年5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在北京召開少年兒童文學作家座談會。張天翼身體抱恙,未能親自到場,就寫了一份題目為《再為孩子們講一句話》發言稿送交大會。
在這篇發言稿中,他說:我國有兩億兒童,可是給孩子們寫作的叔叔、阿姨少得可憐。過去,毛主席,黨中央一再關心、過問過兒童文學,也曾經產生過一些好作品,但都被“四人幫”打入冷宮,孩子們讀不到。現在,“四人幫”粉碎了,華主席非常關心兒童文學,我們又有了寫作條件,讓我們趕快把孩子們從饑荒中救出來吧!
1985年4月28日,張天翼在北京病世。在張天翼誕辰100周年的時候,鄭淵潔說過這樣一句話:請允許我將“童話大王”的桂冠戴在你的頭上,并對你頂禮膜拜、五體投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