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上海車展媒體日第二天舉辦的 “2028 車輪上的新世界 —— 廣汽埃安智慧出行暢想主題沙龍” 上,廣汽集團埃安營銷本部負責人、埃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肖勇,滴滴自動駕駛運營副總裁王玥,廣汽高域飛行汽車創始人、CEO 蘇慶鵬等嘉賓接受了深入采訪,分享了智能駕駛與未來出行領域的前沿觀點與實踐成果。其中,廣汽埃安聯合滴滴自動駕駛推出的全球首臺前裝量產 L4 車型成為關注焦點,其發展路徑與規劃,在行業中具有獨特的研究價值,也展現出鮮明的特色。
量產先鋒:廣汽埃安打破 L4 量產僵局
廣汽埃安 L4 車型的量產,堪稱中國智能駕駛發展進程中的關鍵里程碑。企業自 2013 年起便踏上智能駕駛探索之路,從首款無人駕駛概念車 Winstar,到埃安 S 搭載 L2 級智能輔助駕駛實現行業突破,再到如今積累 140 萬智能輔助駕駛用戶與 40 億公里行駛里程,深厚的技術積淀為 L4 車型量產筑牢根基。
這款 L4 車型在硬件上采用 “超配” 策略,10 顆激光雷達構建起無死角探測網絡,紅外照相機補足生命識別短板,八大關鍵系統冗余設計確保行車安全;軟件層面與滴滴自動駕駛協同,借助強大算力實現精準駕駛。與特斯拉 Cybercab 久未落地形成鮮明對比,廣汽埃安率先打破 L4 量產僵局,彰顯出中國車企在產業化推進上的高效執行力,為中國智能駕駛行業注入強心劑。
行業現狀:突破與差距中的多維博弈
廣汽埃安 L4 車型的成功量產,是中國智能駕駛行業蓬勃發展的生動寫照。近年來,國內 L2 + 級智能駕駛技術快速普及,用戶體驗持續優化,產業生態不斷完善。然而,在 L4 級領域,中國與國際先進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
技術維度上,國外企業在人工智能算法、傳感器核心技術等方面擁有先發優勢和大量專利;法規政策層面,部分海外地區已構建起成熟的智能駕駛監管體系,為商業化運營提供制度保障;市場應用方面,國外企業在特定場景的測試運營中積累了豐富經驗。中國智能駕駛行業在享受發展紅利的同時,也需正視差距,在技術創新、法規完善等方面持續發力,實現多維突破。
潛力迸發:中國智能駕駛的進階之路
盡管面臨挑戰,中國智能駕駛行業的發展潛力不容小覷。以廣汽埃安 2026 年 L4 車型規模化運營規劃為代表,通過大規模數據積累,可進一步優化智能駕駛算法,提升技術成熟度;與滴滴自動駕駛創新融合的商業模式,深度契合中國龐大且復雜的出行市場需求,為商業化落地提供新思路。
同時,中國在 5G 通信、大數據等領域的快速發展,為智能駕駛技術創新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后盾。政策層面,國家對智能駕駛產業的重視與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法規政策逐步完善,營造出良好的發展環境。這些有利因素共同推動中國智能駕駛行業向更高階段邁進,有望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
破局前行:挑戰與機遇中的發展新篇
展望未來,中國智能駕駛行業要實現持續引領,需直面諸多挑戰。技術創新上,需加大研發投入,攻克核心技術難題,提升技術可靠性與安全性;法規政策方面,要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適應技術快速發展的需求;市場推廣環節,需加強公眾教育,提升用戶對智能駕駛的認知與信任。
但挑戰與機遇并存,中國智能駕駛企業若能把握技術迭代、政策支持等機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持續探索創新,必將打造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 L4 商業化范式。從廣汽埃安 L4 量產的先行實踐中,我們看到了中國智能駕駛行業的無限潛力,未來,中國有望在智能駕駛賽道上實現彎道超車,引領全球出行變革新浪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