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蘇故里,岷江之畔,眉山這座千年古城不僅承載著歷史的厚重,更見證著一群當代英雄的無聲守護。2025年4月24日,刑偵紀錄片《緝兇》在愛奇藝正式上線,以真實鏡頭直擊公安民警與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驚心動魄,用四集篇章譜寫出一曲和平年代的英雄贊歌。
《緝兇》:用真實叩擊人心的光影之作
《緝兇》共分四集,每集聚焦一起典型案件,從緝毒、假藥、刑偵到假幣案,案件類型橫跨經濟犯罪與暴力犯罪,全方位展現公安機關在復雜犯罪形勢下的雷霆手段與智慧擔當。第一集《葫蘆毒梟》與第二集《三重疑兇》取景青神縣公安局,以緝毒警和制販毒毒販的生死博弈,與刑警大隊抽絲剝繭鎖定真兇的曲折過程為切口。第三集《假幣幽靈》則跟隨洪雅縣公安局經偵民警,直搗假幣團伙的隱秘巢穴。第四集《無雙藥神》在丹棱縣公安局拍攝,案件聚焦兩名養老詐騙的假藥匪首,為逃避警方追捕爾虞我詐互相背刺,警方最終成功破獲并揭露犯罪鏈條。
該紀錄片摒棄了戲劇化渲染,采用“沉浸式跟拍”手法,將鏡頭對準一線民警的日常:蹲守時的寒風刺骨、審訊時的心理博弈、抓捕時的生死一線……這些鮮少被公眾目睹的場景,以最樸素的鏡頭語言呈現,卻迸發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導演苗大偉坦言:“拍攝紀錄片與拍攝電影不一樣,我們不做任何藝術加工,只讓事實本身說話。”
和平年代的守護者:公安民警的無聲誓言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緝兇》的每一幀畫面都在詮釋這句話的分量。在拍攝過程中,劇組深刻體會到公安工作的“不確定性”。苗導回憶,即便事先與警方協調妥當,一旦突發任務,民警便會立刻中斷拍攝奔赴現場。他們從不說等我回來,只說群眾之事大于天,這種隨時待命的狀態,讓劇組從最初的無奈轉為由衷敬佩。拍攝中,一名民警的故事令團隊動容:他的家距單位僅數百米,卻因辦案許久未歸,子女再次見到父親時竟怯生生躲到母親身后。這一幕未被剪入正片,卻成為苗大偉心中“最真實的英雄”。
公安民警的奉獻遠不止于體力與時間的付出。紀錄片還詳細刻畫了一線民警辦案過程及危險過程,身上的傷痕是他們的“榮譽勛章”,更是和平年代暗流洶涌的見證。
導演苗大偉:一次顛覆認知的“心靈洗禮”
對苗大偉而言,《緝兇》的拍攝不僅是一次藝術創作,更是一場重塑價值觀的旅程。2020年,他因拍攝電影《極速戰警之毒暴》與眉山結緣;2022年,他帶著《緝兇》劇本重返此地,試圖用紀錄片形式揭開公安工作的神秘面紗。然而,真實的警營生活遠超他的預期。
“過去我對警察的認知停留在影視劇的‘高光時刻’,但現實中的他們更多是在瑣碎中堅守,在危機中逆行。”苗大偉分享道。拍攝期間,他目睹了跨行業轉崗的民警利用專業知識破解經濟案件,師范校出身的民警推測制毒犯罪分子的心理……這些“非典型警察”讓他意識到,公安隊伍不僅是鐵血之師,更是智慧之師。
《緝兇》的鏡頭始終保持著克制的溫度。它不刻意煽情,卻因真實而催人淚下;不渲染暴力,卻因正義而熱血沸騰。紀錄片上線后,無數觀眾彈幕留言:“原來我們看不見的地方,一直有人以命相護。”
作為導演,苗大偉希望《緝兇》能成為一座橋梁,讓公眾看見公安民警的“血肉之軀”與“赤子之心”。他表示,在眉山這座古城,三蘇祠的月光依舊皎潔,警徽的光芒始終明亮,和平年代,因為有一群人甘愿隱于黑暗,只為讓更多人生活在光明之下。
《緝兇》不僅是一部紀錄片,更是一封寫給和平年代守護者的情書。它用真實的力量告訴我們:英雄從未遠去,他們就在你我身邊。(王隨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