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賞櫻,天下第一。櫻花從半開到全開,再到櫻吹雪,花期很短。人要與瞬間燦爛的櫻花相遇,除了踏準時間,還需天氣的關照。
櫻花品種眾多。它的花形、色彩和花開花落的過程,有一種生命的沖動和天然的美感,并形成特有的美學氣質。具有觀賞性和高品質美感價值的櫻花主要有三類。按花期時序排列,首先是河津櫻(又稱早櫻),2月底3月初開放,最佳賞櫻地在關東,特別是伊豆半島等地。其次是姿態優雅的八重垂枝櫻(又稱垂櫻),優美的枝條下垂,在清風吹拂下,給靜態的古典庭院和建筑注入動態的美感,特別是在京都的神社內和蔚藍的大海邊,櫻花的造型、色彩與建筑空間背景同構為審美對象物,特別有意境,極具人文氣息。再次是染井吉野櫻(又稱中櫻),開放得狂野且燦爛。賞櫻高峰就是吉野櫻盛開之時,大部分人追的就是吉野櫻。冬去春來,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們年復一年地追櫻。追櫻就是擁抱春天第一個高潮。
新華社照片
飛花落葉。時間流動,把櫻花花期壓縮成一個速朽的過程。瞬間的悲壯,更顯其浪漫與詩意。櫻花的這種急速生死過程,詮釋了恒常的自然秩序與人世間的無常變化的矛盾和沖突,往往引發人們內心的悲憫。
陽光映射下的櫻花,透明如雪,就像閃爍著的花魂。特別是櫻花花期最后開始吹雪,仿佛一種向世間告別的儀式,滿天花落搖曳著離別情義,照拂著賞花人的不舍之情。人們在送別中留下感念,并期待下一個春天的到來。
櫻花成為日本國花,被人們不停歇地追隨,還有其歷史和現實原因。歷史上要追溯到7世紀前,持統天皇(與武則天差不多時間登基的女天皇)喜愛櫻花,其在位期間,多次登上奈良的吉野山山頂觀賞櫻花。吉野山漫山遍野怒放的櫻花,猶如蔚為大觀的花海,令人陶醉,讓人震撼。染井吉野櫻由此得名。當然民間有另一種說法,染井吉野櫻又名東京櫻、吉野櫻,是在江戶時代的江戶(現東京)城旁的染井村被發現,因其開花燦爛,非常喜人,來來去去的商賈就指稱這是來自當時以櫻花著稱的奈良吉野山。但根據鑒定,它們與奈良的吉野櫻花沒有關系,而是由大島櫻與江戶彼岸櫻雜交而成,并將其命名為“染井吉野”。
真正大規模的賞櫻活動,從平安時代(794—1192)開始,桓武天皇于784年決定遷都到山城國的平安京(今京都市),開創了京都平安盛世。“籌建的新都,命名為平安京,希望借此獲得平安、吉利、安寧與和平。”日本平安時代基本與中國唐宋時期平行,文化、藝術、佛教都深受中國的影響。這個時期,日本皇室貴族及社會共同形成了一個崇尚藝術的社會氛圍。受中國唐詩宋詞影響,創造了和歌形式。而櫻花作為極佳的觀賞對象,被大量種植在神社及大型古典建筑院落中,動態的櫻花與靜態的建筑共同建構了空間審美意向,在色彩上形成呼應,提升了賞櫻的視覺美感。賞櫻成為平安時代皇室和貴族日常具有儀式感的一項活動,皇室和貴族的權力加持,奠定了京都賞櫻場所的高品質和高規格,因此從古至今,京都都是最佳賞櫻地。
到了平安時代晚期,誕生了日本文學的經典代表《源氏物語》。《源氏物語》共有54卷,其中接近一半的卷名都是用植物命名。女作家紫式部對自然植物十分敏感,大量的野生植物被抽象提煉為概念,并轉換為審美的主觀性判斷詞,如華麗、艷麗、嬌艷、繁盛、蒼勁、枯瘦等。從古至今人類移情的最佳途徑,是將私人感情融入客觀存在的自然對象中。《源氏物語》里的人物描寫,基本都是因景生情而移情,墜入不能自制的心境時,與自然植物花卉的繁盛和枯萎的輪回產生內在對應。所以說,賞櫻一定是先從感受開始,再至空間的現場感和對象物的客觀性,既便于靜觀,又可以全身心浸入,身心觀照,并與對象物形成通感,才能感受到櫻花本質的脆弱性。
櫻花與人的悲情同構,進而創造出陰柔氣質的日本物哀美學。“論世間無限無常,何辨物哀與君見(《大和物語》)”,悲情營造是文學作品最為常見的藝術手段,櫻花的花開花謝,既是人間悲情的隱喻物,也是世間悲情最合適的自然替代物。
到了江戶時代(1603—1867),賞櫻活動開始下沉到民間,成為傳統的民間風俗。到了20世紀,日本政府把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定為“櫻花節(祭)”。賞櫻,從平安時代貴族們的雅聚,到今天大眾的消費時尚,不變的是都依靠人類與自然的通感,生發出喜悅或悲哀的情感。區別在于情緒性審美被情趣性的消費所替代,這種轉換也適度解構了古風雅韻的那份優美與深刻。
“感時花濺淚”,反映的是櫻花與人類感情共有的脆弱性本質。當賞櫻從身體性感知到心理性物哀,實現的是“時間的正當性”的超越,讓時空感覺虛化,并進入自我內化與精神化的過程。所以,無論是大眾消遣式賞花,還是文人走進內心的花見,都是人與物的一次次感情示意。所不同的是,感受上升至物哀審美,就進入了精神層面。知物哀、懂雅趣,是一種審美境界。只有自覺或不自覺地返璞歸真,內心頓然才會召回心境的明朗。人類總是有現實的缺憾,作為一種歡樂的補全,花見勢必將孕育在一種永恒向往的心情之中。
原標題:《京都賞櫻,天下第一》
欄目主編:黃瑋 文字編輯:黃瑋
來源:作者:王國偉 王一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