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就在近日,亞洲地區又發生了一件大事。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兩個歷史上的冤家,矛盾又激化了。
根據媒體報道,在本月的22日,克什米爾地區的帕哈爾加姆鎮上,發生了一起十分惡劣的槍擊事件。事情發生的十分突然,并且此次事件針對的竟然是該地區的游客,死亡人數至少達到了25人。
事件發生之后,官方便迅速的把此事定義為了恐怖襲擊事件,并且對其展開了調查。
而根據印度方面調查后表示,他們確認了三名嫌疑人,其中兩名人員都是來自巴基斯坦的公民。這個調查結果,讓這件事情變得不簡單了。
為什么這么說呢?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由于歷史原因,兩國之間的火花可謂一點就著。早在上個世紀,英國對外擴張殖民時期之后,克什米爾地區由于它地理位置和文化的特殊性,究竟歸屬到印度和巴基斯坦中的哪個國家,是個十分具有爭議性的問題。
最終,通過一系列戰爭手段和談判手段,克什米爾地區形成了分而治之的局面,也就是巴基斯坦和印度各占克什米爾地區的一部分。但是即便如此,有關于該地區的爭議還在繼續,兩國之間時不時會在該地區發生摩擦。
這也導致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之間,互相對對方都看不順眼。很顯然,在克什米爾地區每一點風吹草動都很容易讓他們矛盾激化。
而這次事件,就對充分體現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水火不相容。
在南亞地區,恐怖襲擊事件不少,各國對于恐怖襲擊事件可謂是深惡痛絕,嚴厲抵制。在這樣的情況下,克什米爾地區竟然發生這樣惡劣的事件,國家矛盾和社會惡劣事件的相結合,讓其變得更加嚴重了。
印度這邊下手也是十分果斷,查出兩名嫌疑人的身份是巴基斯坦公民后,立刻開展了對巴基斯坦的報復行動。
他們大概采取的是以下幾個措施。首先將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的貿易通道,進行了管制,關停了陸路過境口岸。
再加上兩國之間是沒有直航航班的,因此,事件爆發后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幾乎沒有貿易空間了。
另外便是暫停了《印度河水資源條約》。這對于巴基斯坦來說,其實更加致命,因為這將會直接影響到巴基斯坦的農業生產。他們的北部的農業生產剛需印度河水管控來增強他們的灌溉系統。
對此,巴基斯坦這邊是何反應呢?
巴基斯坦這邊同樣也是嚴陣以待,直接表示:
“印度正與我們進行一場低強度戰爭。”
同時,對于此次事件巴基斯坦解釋是否認印度對他們做出的指控,并且就印度的種種措施表示反對。
尤其是印度一度把巴基斯坦的駐印度的軍事人員都驅逐了出去,毫無疑問讓巴基斯坦顏面盡失。因此,巴基斯坦的反制手段也層出不窮,同樣宣布要求印度駐巴基斯坦的顧問在本月結束前離境,另外手段則是跟印度這邊頗為相像。
按照常理來說,兩個國家出現了類似于這樣的矛盾,第一時間應該做的是查明真相,要求對方做出解釋,但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歷史問題,導致他們一瞬間就變得劍拔弩張,甚至第一時間都沒有談判的空間。
在如此緊張的局勢下,國與國單獨解決問題,總歸比外界插手好。但是,美國這時候又跳了出來。
美國前不久才派副總統萬斯來到印度訪問,就是為了搞好和印度之間的關系,讓印度貿易上做出妥協,甚至讓印度購買自家戰機,從而讓自己大賺一筆。
如今這樣的機會,他們自然不放過,美國公開表示支持印度,直接選擇站邊。
看似美國支持印度打擊恐怖分子,占盡了道義,但是要搞清楚的是,事情真相尚未查明,僅僅只是找到了三名嫌疑人,連整件事情的始末都沒弄明白,就擅自給這場沖突定性,是否太過著急了?對此,我們從中能看出的只有美國的私心,他們迫不及待在印度面前表現自己。
印度總理莫迪如今下令軍隊戒嚴,似乎意味著,這場矛盾或許不會輕易的用和平手段來解決。一旦如此,南亞地區也將陷入沖突,這對于國與國的地緣政治又是一場災難。
參考資料:
《克什米爾恐襲:印巴關系扛得住嗎》光明日報
《印巴局勢一夜升級 巴基斯坦防長:印正與我們進行一場低強度戰爭》湖南日報
《印度“斷水”“斷路”“趕人”后,巴基斯坦“以牙還牙”,印巴局勢再升級?》觀海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