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總臺中國之聲播出報道《竹子砍了地卻種不上 貴州赤水被指“整改復耕”存形式主義》。
報道播出后,貴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自然資源部第一時間派出工作組赴當地指導整改工作。赤水市已明確,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基礎上,舉一反三,于4月30日前完成問題核查,完善回頭看相關措施,力爭在5月底前全面完成整改。
近日,赤水市還印發《關于扎實做好耕地流出整改“回頭看”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4月30日前對耕地流出整改不徹底、耕地撂荒、“開天窗”整改無意義等問題進行全面清理排查,建立整改臺賬,實行分類管理。此外,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推動“耕地下山、林地上山”;對核查發現耕地上長出新竹木的地塊,具備機械作業條件的,運用機械設備徹底清除殘留物,確保達到種植條件;現場地形復雜、機械無法進場作業的地塊,通過組織人工加大新生竹木清砍頻次,確保地塊種得下、長得出;積極向上爭取交通、水利等項目資金投入,進一步補齊基礎設施短板。
赤水市還將建立“群眾自主+集體兜底”的復耕機制,優先引導農戶種植紅薯、玉米、蔬菜等應季作物,對農戶耕種意愿薄弱地塊,由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統籌實施代耕代種。同時,發揮耕地地力保護等惠農補貼政策的針對性和導向性作用,大力推廣玉米大豆套作、高粱油菜輪作等種植模式,組織農技人員下沉一線,實地開展技術服務指導,全面提升農業生產質量效益。
(總臺記者 管昕)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