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華學子乘坐大巴奔赴西部建功立業
2021年陜西省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志愿者及研究生支教團出征儀式在西安培華學院舉行
西安培華學院走訪和田地區基層畢業生
福建籍培華學子肖澤鴻為新疆群眾拍攝照片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山西省五四青年獎章等榮譽獲得者,2012屆畢業生王丹參加2023年陜西省高校畢業生建功立業先進事跡報告會
“西藏!那里,公路、鐵路正在建設,城建規模正在擴大,不正是值得工程人深耕的沃土嗎?不正是青年大展身手的舞臺嗎?”西安培華學院建設工程管理專業2020屆畢業生杜賀龍在接受《光明日報》采訪時深有感觸地說。
“在落實‘西部計劃’、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有關部署中,培華青年要勇于擔當、善作善為,用實際行動譜寫一曲報效祖國、建功西部的青春之歌。”陜西省高校就業幫扶先進典型、培華2020屆電子商務專業學生賀行行在事跡報告會上說。
“2021年7月我從培華學院畢業,我和30名同校畢業生主動申請,背起行囊,義無反顧奔赴西部大地,開始了志愿服務實踐。三年志愿服務期滿后,我選擇繼續留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二二四團和泰小學執教,至今已有4個年頭了。”福建籍原培華學子肖澤鴻結合志愿服務崗位感慨地說。
畢業于西安培華學院2023屆法學專業的陳鵬、會計專業張昊敏、網絡與新媒體專業顏世琪等13名西部計劃志愿者被全國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項目管理辦公室評選為“優秀志愿者”……學校多次獲評團中央、團省委“優秀西部計劃項目辦”、全國(陜西省)西部計劃工作績效考核“優秀”等次。
在培華校園,“學習在培華、就業在基層、建功在西部”已經逐漸成為培華青年共同的時代選擇!2024屆畢業生中,83.96%選擇留陜或赴西部就業。從放棄優渥工作扎根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支教的肖澤鴻,到帶領村民發展產業增收20余萬元的王丹;從扎根喀什、建設喀什的楊洋、錢超夫婦,到讓特殊兒童沐浴陽光的特殊教育專家洪丹丹——他們用青春丈量大地,用奉獻詮釋擔當。
這一組組數字、一個個感人故事的背后,是培華學子追求夢想、奮力前行的真實寫照,也是學校培養契合產業結構調整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高素質應用技術型人才的綜合體現。在廣大培華青年中涌現出了一批向下扎根、向上生長、服務一線的典型代表。他們用實際行動向社會和母校交出了一份投身西部建設、推動當地社會發展的優異答卷。
搭乘改革開放春風,為“四化”培養基層巾幗力量
基層是練兵場,西部是大舞臺。2025年是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在培華實施的第22年。培華也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正式開啟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報名通道。西安培華學院的青年大學生們主動申請、踴躍報名,努力爭取為西部基層建設注入培華“青春血液”。截至目前,已有500余名學生通過線上報名立志服務西部,投身基層建設。
西安培華學院前身——西安培華女子大學恢復建立于改革開放初期。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寄語學校“辦了一個女子大學,這是一件很好的事,不論辦什么事情首先要考慮到國家、考慮到黨,要瞻前顧后,從長遠考慮問題,用哲學觀點來說就是要有戰略觀點。要辦好學校必須培養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要重視青年學生的思想教育,為四化培養合格人才。”這一寄語成為以姜維之為代表的老一代培華人最有力的精神支柱,也是培華得以延續、發展和壯大的重要因素。
改革開放初期,培華女大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勇立潮頭,摸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教育發展新路,在教育綜合改革與多元人才培養方面大膽探索、銳意創新。姜維之老校長提出的“以產養教、產教結合”理念,以及推行的民辦高校試點“浮動學制”專升本等內部機制改革舉措,為陜西民辦高等教育積累了寶貴經驗,樹立了先行示范。學校緊扣時代脈搏,致力于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急需人才,源源不斷輸送女性專業人才投身各領域,滿足了提升女性社會參與度的時代訴求,一大批女工程師、女學者、女校長、女醫師、女法官從這里走出,有力推動了陜西省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為西部大開發注入巾幗力量。長期以來,培華女大充分發揮女性在社會主義“四化”建設中的“半邊天”作用,為西安及陜西的地方經濟繁榮與社會進步作出卓越貢獻。
“到基層的廣闊天地中經風雨、見世面、練筋骨、增才干,這份使命既崇高又艱巨,是充滿挑戰的事業,值得全力以赴,讓青春的理想在創新創造中揚帆。”1987年,洪丹丹畢業于西安培華學院前身——西安培華女子大學。她后來擔任西安市第二聾啞學校校長,從事特殊教育30余年,為殘障青年提燈引路,照亮了他們的人生。
西部大開發建設中,培華學子嶄露頭角
培華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黨和國家的利益和需要擺到最高位置,把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奉獻社會轉化為“服務西部地區發展、服務基層建設大局”的行動自覺,向西部基層輸送和培養了一批批急需緊缺的管理人才、專業人才和創新人才。在社會各界關心和支持下,在老一輩培華人的辛勤努力下,2003年學校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西部十二省區市第一所民辦本科高校,更名為西安培華學院。
更名前后的培華緊盯西部大開發戰略,在調整辦學層次的同時調整專業布局,及時啟動了“本科專業創新工程”,重點加強西部建設所需專業建設,有針對性地為西部大開發培育、培養、儲備急需人才,為實施本科教育、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創”出了一條新路。
隨著“西部計劃”“特崗計劃”“三支一扶”等項目及國家相關政策不斷完善,西安培華學院主動搭建舞臺,廣泛宣傳,多舉措推動,讓越來越多培華學子投身基層、扎根一線。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獲得者王丹,2012年從西安培華學院播音與主持專業畢業,巾幗不讓須眉,矢志山村扶貧。她從一名電臺主持人走進鄉鎮基層,經過十余個年頭,嬗變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新農人”。如今的她還在基層一線書寫著奮斗故事,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青年實干家”。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建新功立新業
恢復建校40多年來,學校始終堅守教育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家國情懷,將“教育報國”的理念深深融入學校發展的血脈之中。進入新時期,在教育強國戰略驅動下,學校圍繞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目標,全方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為己任。理事長姜波提出“立足應用型技術型辦學定位,著力打造產教融合新范式”,加強產學研用精準對接,全面深化教學改革,推動應用型課程改革,強化校企合作,提升專業前瞻性實用性。
學校鼓勵畢業生面向國家和地方就業項目,引導畢業生積極參加“援疆援藏”“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從醫從教助學金”“應征入伍”“畢業生到省內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單位就業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等國家或地方基層服務項目。出臺《引導和鼓勵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實施辦法》,帶動廣大畢業生投身到國家基層建設之中,并向優秀基層就業學生授予“基層就業標兵”榮譽稱號。越來越多的培華學子發揮獨特優勢,通過“三支一扶”(支教、支農、支醫和幫扶鄉村振興)、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積極投身西部開展為期1年至3年的志愿服務活動,他們在鄉村振興、教育醫療、基層治理等實踐中揮灑汗水、無悔付出,譜寫了一曲報效祖國、建功西部的青春之歌。
三年來,共有16088名畢業生選擇在西部地區工作或繼續深造,占已就業畢業生總數的84.70%,其中參與援疆、援藏、“西部計劃”和“三支一扶”、地方特崗教師、應征義務兵、自主創業的畢業生近500人,同時,協助213名畢業生申請“省內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單位就業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
強化聯絡搭建舞臺,留人更留心
近年來,培華積極履行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與社會發展需要的重大使命,緊密結合西部地區的產業特點和發展需求,深化與地方政府、企業的合作,實施“訂單式”培養模式,強化實習實訓,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不斷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勝任力,為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建設、投身基層建功立業創造良好的環境。
截至目前,學校已攜手企業聯袂打造70門校企合作共建共講課程,累計超過300多個行業企業課程資源庫與6000多個實戰案例,同時建立了276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立了華夏鯤鵬信創產業學院、低空經濟航空產業學院、新電商產業學院、華為ICT現代產業學院、生態商科產業學院、數智傳媒產業學院、生物醫藥現代產業學院等11個產業學院。
此外,學校持續關注扎根西部基層的校友發展,建立“校友成長檔案”,搭建校友與母校溝通交流平臺,匯聚校友力量,共同為西部發展建言獻策、添磚加瓦。2024年暑期,校長李映方帶隊奔赴新疆和田、阿克蘇、北屯等地區看望慰問扎根邊疆的培華學子,并實地走訪用人單位,將學校的關愛與問候,送到每一位在疆工作的培華學子身邊,深化校地融合,攜手共促發展。這種“需求側+供給側”的精準對接,讓人才培養更接地氣、更聚人氣。
筑夢西部,唱響青春之歌;扎根基層,繪就奮斗底色。西安培華學院的青年學子們,正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譜寫著一曲曲動人的青春奉獻之歌。他們向下扎根,從基層汲取養分與力量;向上生長,在廣闊天地中追逐夢想、實現價值。他們的故事,激勵著更多青年投身基層,為國家發展貢獻青春力量,共同書寫更加輝煌的明天。
下一步,學校將以《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為遵循,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創新“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和校地聯動發展新路徑。以搶抓學校高質量發展“機遇期”為契機,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深耕發展新興學科、創新培育交叉學科,著力培養滿足社會期待、符合產業需求、融入市場潮流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為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資源支撐。
站在新的歷史坐標,培華學院正以“三個體系、一個機制”改革為契機,著力培養“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的基層英才。正如理事長姜波所言:“我們要按照國家所盼、社會所需、市場所要、學校所能、未來所向,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與學生全面發展、與區域經濟建設、與國家戰略導向的適配度,引導學生扎根基層、服務西部,在教育強省、教育強國戰略中貢獻培華智慧和培華力量。”
西安培華學院于在風起云涌的大革命時代誕生,在抗戰烽火中升華,在共和國旗幟下成長,在改革開放浪潮中奮進,在新時代逐夢中圖強。一代代培華人用救國之心、愛國之舉、報國之情、興國之夢、強國之志創建了培華昨天的輝煌,描繪了培華明天的希望。歷史的接力棒又交到新一代培華人手上。邁步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的培華青年用行動證明:選擇基層不是選擇平凡,而是選擇成為時代的脊梁;扎根西部不是單向奉獻,而是在廣闊天地中實現人生價值的升華。這種雙向奔赴,正是新時代青年最動人的姿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