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東創始人劉強東身著工裝送外賣的新聞引發熱議。這場企業家與外賣騎手的身份對話,恰似一面多棱鏡,折射出年輕干部需要淬煉的四種能力:深扎基層調研力、磨礪攻堅專業力、扛責奮進擔當力、堅守底線廉潔力。
深扎基層調研力,在一線體驗中找準民生痛點。劉強東送外賣時遭遇的“系統預估”與“現實路況”的差距,暴露出“坐在辦公室想問題”的認知盲區。年輕干部的調研力,本質是“把腳印留在街巷、將民情記在心間”的共情能力。正如黃文秀在百坭村走壞12雙鞋,用沾滿泥土的筆記本寫滿群眾“急難愁盼”;李二陽在黃河灘區跟著老農學耕地,從翻地的深淺中讀懂產業發展的“泥土邏輯”。真正的調研不是“打卡式走訪”“表格化填表”,而是像“穿堂風”一樣自然融入群眾生活-在菜市場聽阿姨算“菜籃子賬”,在社區議事廳看大爺畫“停車位草圖”,在田埂上幫老鄉扛一袋剛收的玉米。唯有把自己“變成群眾中的一員”,才能讓政策“帶著露珠落地”。
磨礪攻堅專業力,在實踐熔爐中錘煉過硬本領。送外賣看似簡單,實則是“路線規劃”“情緒管理”“應急處理”的綜合考驗。劉強東的“跨界實操”告訴我們,基層從來不是“鍍金池”,而是“煉金爐”。浙江“90后”社區書記陳琳,在調解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糾紛時,自創“階梯補償法”,讓“樓上樓下”從“紅臉吵架”到“握手言和”。面對基層治理的“千條線”,年輕干部既要甘當“學徒”,在征地拆遷、信訪維穩中練出“嘴上能說、手上會干、腳下能跑”的“全科功夫”,更要勇當“研究員”,在直播助農中研究品控標準,在數字鄉村建設中破解數據壁壘,讓專業能力成為服務群眾的“金剛鉆”。
扛責奮進擔當力,在主動作為中踐行初心使命。從企業高管到外賣騎手,變的是身份標簽,不變的是“把事辦好”的責任意識。“時代楷模”黃大發,帶著村民在懸崖上鑿出“生命渠”,用36年兌現“讓鄉親喝上水”的承諾。新時代的基層戰場,同樣需要“扛責在肩”的行動力—面對農產品滯銷,有的干部化身“主播”走進直播間,為老鄉吆喝叫賣;遇到暴雨險情,有的干部背著老人蹚過齊腰深的積水,用身體筑起“人墻”。擔當不是喊出來的口號,而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沖勁,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韌勁,是“群眾不脫貧,我就不離村”的拼勁。年輕干部當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在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的一線扛重活、打硬仗。
堅守底線廉潔力,在嚴以律己中永葆公仆本色。京東將騎手權益保障納入制度設計,為權力運行立下“硬規矩”。權力是把“雙刃劍”,唯有關進制度的“籠子”,才能守護公心的“純度”。從“小巷總理”林丹堅守“居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到“草帽書記”楊善洲退休后義務植樹22年,把荒山變成綠洲-廉潔自律的本質,是對“公仆身份”的清醒認知。年輕干部身處基層治理前沿,難免面臨利益誘惑,項目審批中的“好處費”、惠民資金里的“小心思”、人情往來中的“土特產”。年輕干部當常備三盆水,用“冷水”澆滅特權念頭,用“清水”洗凈利益誘惑,用“冰水”保持清醒頭腦,在惠民資金使用中做到“賬本見底”,在人事任免時堅守“親疏如一”。(德陽市旌陽區文旅局庹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