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批復蕪湖新規劃,將其重點打造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成為安徽省經濟增長第二極,那么,在這一規劃指導下,蕪湖將如何拉近安徽省內南北距離?又將如何在區域發展中發揮樞紐作用?
安徽省的區位優勢
安徽省位于我國華東地區,是長江三角洲腹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面積14.01萬平方公里。安徽地理位置十分獨特,北接北方第一大省山東,南連典型南方省份浙江和江西,東側是實力雄厚的江蘇,西側則是中原重地河南和長江中游關鍵樞紐湖北。
南北分界線淮河從安徽穿境而過,這也使得安徽淮河以北地區人文習俗更偏向于北方,淮河以南地區則更接近南方。不僅如此,安徽的地理上也存在明顯的差異。以淮河、長江為界,淮河以北是以淮北平原為主的皖北地區,該地區農業種植條件優良,是全國重要的糧棉生產基地。同時又是東進西出、南下北上的戰略要地,通過亞歐大陸橋,皖北成為安徽省唯一的一帶一路經過地區。
長江與淮河之間,則構成了皖中地區,這一地區地形以江淮丘陵為主,是輻射安徽全省的關鍵支點。安徽省會合肥便位于皖中。這里工業基礎雄厚,且人口密集,勞動力豐富,因靠近長三角地區,尤其是與江蘇省會南京接壤,因此成為了制造業轉移的理想地點。并且皖中兼具南北特點,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
長江以南則是皖南地區,這一地區多山地丘陵,包括黃山、九華山等,地形起伏較大,與皖北形成了鮮明對比。且相較于皖中地區,皖南毗鄰江蘇和浙江,在發展上更能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目前,依據安徽獨特的區位特征,該省正在大力推進皖北振興、皖江城市帶等國家級戰略,促進安徽全省協調發展。而作為地跨皖南皖北兩大地理區域的蕪湖,也被委以重任,通過將其打造為全國性重要交通樞紐,強化了蕪湖在安徽省內乃至整個長三角和中部地區的聯結作用。
蕪湖獨特的樞紐地位
蕪湖位于安徽省東南部,北與合肥交界,是長三角經濟區的重要節點,同時也是合肥都市圈與南京都市圈的交匯處。作為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核心城市之一,蕪湖可“無縫對接長三角”,這種區位優勢也促使了蕪湖立體交通網絡的布局和建設。
作為安徽省內唯一一個跨江城市,長江與皖江在蕪湖交匯,使其具備通江達海的航運優勢。位于青弋江、運漕河與長江匯合處的蕪湖港,是長江水運第五大港,年通貨能力高達上億噸,2024年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62萬標箱,同比增長15.61%。蕪湖港通過蕪申運河、合裕線航道等航道,形成的“十”字型主航道框架網,可輻射皖北、贛北、鄂東等地區,是我國江海聯運的關鍵樞紐,并且蕪湖港與上海港形成高效聯動,加速與長三角協同效應,可進一步降低物流運輸成本,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同時,皖贛、蕪銅、蕪寧等五條鐵路四條高鐵,以及滬渝、蕪合、寧蕪等八條高速公路在此交匯,形成了半小時抵達合肥南京,1.5小時前往上海杭州的都市圈交通網格局。
另外,蕪湖宣州機場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2024年累計完成貨郵吞吐量約3.7萬噸,同比增長85%,并已經初步形成了北連京津冀、南通珠三角,西接重點城市群的航線網絡布局。同時,機場通過蕪宣高速拉近了蕪湖與宣城兩市抵達機場的效率,并形成了“半小時交通圈”,加速推動蕪宣一體化發展。
蕪湖通過構建“水陸空鐵”立體交通體系,與長三角以及中部地區各重要城市實現互聯互通,在區域中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進一步提升了蕪湖的經濟活力,2024年蕪湖成功邁入“5000億城市俱樂部”,GDP達到了5120.5億元,在安徽省內穩居第二,僅次于省會合肥。通過交通樞紐建設,有助于發揮蕪湖的輻射帶動能力,將其打造為安徽省內第二經濟增長極,在與合肥產業互融下,可形成“合肥-蕪湖”雙核聯動、相互促進的一體化創新產業鏈。
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領域,安徽推動蕪湖與合肥建立合蕪“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支持打造安徽省內汽車自主品牌核心集聚區,有助于促進安徽產業升級轉型,在便捷的交通助推下,將吸納更多優質勞動力和產業資金流入,促進安徽全域高質量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