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徹底否決掉了俄羅斯關于中俄新天然氣管線的提議,既不途經蒙古國,也不途徑哈薩克斯坦。實際上 項目早在2014年便被提出,但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那么,這條中俄天然氣管道2號線為何遲遲沒有動工?不途經第三國又該如何運輸?
中國為何拒絕天然氣2號管道途經第三國
中俄第二條天然氣管道項目也就是討論已久的西伯利亞力量2號,這條管線的最初方案是像1號管線一樣只連接中俄。但俄羅斯提出的新方案中,管線將中途穿過蒙古國。
不過,由于這條中俄蒙天然氣管道遲遲沒有開工,于是俄羅斯又提出了一個新方案,那便是從哈薩克斯坦進入中國,再通過西氣東輸,輸往中國缺氣地區。
按照俄羅斯的計劃,經哈薩克斯坦接駁中國的新天然氣管道項目,預計年輸氣量將達到450億立方米,一旦建成,俄羅斯可借新管道向中國供應350億立方米天然氣,同時還能向哈薩克斯坦東北部供應100億立方米。
不過,近日在一場能源論壇上,中國駐俄大使直接拒絕了俄羅斯提出的從哈薩克斯坦借道進入中國的提案,為什么呢?因為途經哈薩克斯坦路線經濟可行性太低了。
中國與哈薩克斯坦早在十多年前,便建成了 一條天然氣管道,這條管道屬于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系統的一部分,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起點位于阿姆河右岸的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經烏茲別克斯坦中部和哈薩克斯坦南部地區,最終從霍爾果斯進入中國,然后通過西氣東輸二線,形成貫穿我國東西部的天然氣“大動脈”,運抵我國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
目前這條管線不僅要運輸來自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天然氣,還要承載新疆陜西等我國境內的重要天然氣產區,目前總輸送量已經達到了550億立方米,處于滿負荷運轉狀態,根本無法再承受俄羅斯的350億立方米天然氣。如果不利用現有管線,另外修建一條新管線過境哈薩克斯坦運輸俄氣,就需要耗費更多時間和成本。而我國的能源渠道本就不只有俄羅斯,還有中亞、中東等,因此,為了保障能源安全,我國也不會為了購買俄氣,減少其他供貨渠道。
既然過境哈薩克斯坦不行,再重新拾起舊方案,過境蒙古國行不行?雖然過去蒙古國為了推行所謂“第三鄰國”戰略,遲遲沒有下定決心,導致項目進度十分緩慢,并且為了制衡中俄,還嘗試用稀土等資源作為籌碼,加強與美國聯系,但蒙古國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該國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基礎建設、貿易運輸,注定繞不開中俄。在嘗試無果后,為了不被踢出局,蒙古國也在著手推進管道項目進度,日前,蒙古國國家鑒定委員會還正式批準了“聯盟東方”天然氣管道項目,這一項目正是西伯利亞力量2號的延續。
但現實情況是,過境蒙古國的方案也被拒絕了。首先過去的經驗提醒我們,蒙古國的搖擺不定不會就此消失,這種不穩定因素,很可能給中俄的能源貿易帶來巨大風險。其次,過去俄羅斯之所以著急推進中俄油氣管線,主要是為了在俄烏沖突背景下,緩解美西方帶來的制裁壓力。但如今隨著美俄的接觸,俄烏沖突正面臨著重大轉折,俄羅斯反而不急了,而在價格沒有洽談妥當之前,我國就更不著急了。
總之,我國的訴求始終是獲得實惠的能源和確保貿易穩定。俄烏沖突爆發初期,北溪天然氣管道便被炸了,日前,烏克蘭還炸毀了庫爾斯克蘇賈的天然氣分配站,導致俄羅斯對歐洲國家的天然氣出售被中斷,事實證明,能源管線途經第三國,只會降低安全系數,而中俄本身就直接接壤,且邊界線綿延4375公里,在此情況下,管線繞過第三國,屬于是多此一舉了。
既然不途經蒙古國,也不途經哈薩克斯坦,這條天然氣管道二號線又該如何運輸才是最優解?我國對此提出了一個全新方案。
中國提出的方案是什么?
這一方案便是從俄羅斯遠東,經后貝加爾斯克,穿越滿洲里進入我國境內。后貝加爾斯克位于外貝加爾邊疆區東南部,地處中俄蒙三國交界地帶,距離我國滿洲里市區只有9公里,該市有鐵路與我國濱州鐵路相通,是中俄跨境貿易的重要門戶。
2024年前九個月,經“滿洲里—后貝加爾斯克”口岸的貿易額,占到了中俄貿易總額的60%。2024年,后貝加爾斯克—滿洲里國際公路口岸單向客流達到了56萬人次,同比增長77%。有了這層成熟的貿易和人員往來關系,中俄新天然氣管道從后貝加爾斯克直連滿洲里,將是最佳方案,不僅能滿足中俄貿易需求,還能促進我國東北與俄羅斯遠東的地區合作,將其打造為東北振興和遠東開發的戰略契合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