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戰場上,俄軍之所以能用并不占優勢的兵力還能維持進攻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其火力優勢;烏軍大部分的傷亡,其實都是由俄軍的空炮火力造成的。
在無人機大量使用后,雙方軍隊被無人機殺傷的比例迅速增加;但相較于烏軍更倚重無人機的情況,俄軍在同樣強化無人機力量,自身的航空、地面炮火優勢仍然得以保持,因此對烏軍的綜合殺傷很重。
所以雙方想要對對方軍隊造成更大的殺傷,就要盡力提升無人機、炮彈、航彈的使用量。
當這些武器彈藥真的運抵戰場,并且實際使用后,無論殺傷的效率如何,總是能收到相應戰果的。
如果要是能將這些彈藥在軍火庫儲存時就“一波端掉”,那無疑是最省事兒的;這就相當于敵軍正在集結就吃了導彈一樣,可以形成最大的打擊效果。
尤其對于處于火力劣勢方的烏克蘭來說,打掉俄軍的彈藥庫,便是改善雙方火力對比的重要手段。
所以西方對烏克蘭的“軍援”,除了肉眼可見的打擊武器外,更重要的就是情報支持。再直白點說,就是西方動用自己的偵察體系,將俄軍在戰區和縱深的重點目標標出來并傳輸給烏軍,再由烏軍使用相應武器進行打擊,這些重點目標自然包括了軍火庫。
因此烏軍使用海馬斯火箭炮點殺戰區內的俄軍軍火庫/彈藥存放點、使用遠程無人機打擊俄本土縱深的軍火庫就是重要的戰法實踐,而且取得了不小的戰果。
而在4月22日,位于俄羅斯本土弗拉基米爾州的國防部火箭炮兵總局所屬第51號軍火庫發生了大規模爆炸,由于二次爆炸波及范圍很大,當地還封閉了附近道路,并緊急撤離了2000余人。
一般來說,這樣的軍火庫爆炸大概率是烏克蘭方面的無人機襲擊所致。
就在一個多月前,烏軍遠程無人機就襲擊了距戰線600多公里外的恩格斯空軍基地,并炸掉了其中的一座軍火庫。
而弗拉基米爾州的第51號軍火庫位于該州西部的林區內,實際上緊挨著莫斯科,位于首都東北60公里處。這里離最近的俄烏戰線大約是600公里,離最近的邊境線大約為520公里。
就烏軍無人機此前的實際打擊距離來看,飛到這里實施打擊是可能的,不過因為需要穿透莫斯科防空圈才能實施打擊,因此難度比較大。
目前,烏克蘭官方暫未認領此次打擊是烏軍無人機所為;不過烏克蘭方面的報道普遍提到,此次爆炸可能是由烏軍無人機在俄軍彈藥卸載的過程中實施了打擊,隨后又引發了連續爆炸,致使整個軍火庫遭受重創。
不過現在并未看到烏軍無人機實際深入并打擊的證據,烏軍方面宣傳的是無人機打擊位于韃靼斯坦的“小摩托”制造工廠的戰例。
因為沒有烏軍方面的“背書”,所以烏方媒體的用詞為“可能”。
而俄羅斯官方的說法是,此次爆炸由相關人員“違反安全規定引起”,簡單來說就是俄軍自身的操作不善導致了軍火庫發生爆炸。
鑒于俄軍在戰爭中的表現,這種情況自然也是存在的。
如果是烏軍無人機襲擊引發爆炸的話,俄羅斯一般的用詞是“防空系統成功攔截了無人機,但在這一過程中的碎片掉落,引發了爆炸”。
這次烏克蘭官方沒有說自己出動了無人機打這里,俄方也沒說“攔截碎片”波及到了彈藥庫,說不定還真是“違規操作”把彈藥庫給點了。
但這里所謂的“違規操作”可能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相關人員真的頭腦大條或者業務能力不熟,直接在彈藥庫點了“大煙花”;第二種是相關人員可能受到烏克蘭情報部門的雇傭或指使,故意為之。
當然,具體情況還得后續詳細調查了,咱們這里只是講講可能性。
而且說不定也真是烏軍無人機搞得,兩邊官方都沒挑明說罷了。
從后續公開的衛星圖來看,此次爆炸波及的范圍相當大,彈藥庫中部、西部嚴重受損。
按照烏克蘭方面的說法,這座彈藥庫理論上可以儲存27.6萬噸彈藥,此次爆炸受損的損失是比較大的。
當然,網上那些“目測”受損的彈藥有具體多少噸,肯定是不太準的;因為無法知道當時彈藥庫的具體裝載狀態如何,而僅靠拍到的視頻和后續的衛星圖不足以確定彈藥的損失量級。
但客觀來說這波的損失大肯定沒問題,本該用于對烏作戰的彈藥,結果在本土炸成了“大煙花”,這肯定說不過去;而且彈藥庫要真如俄方所說是自己的“操作不善”所為,實際上比被烏軍打了還難堪些。
不過不管怎樣,俄軍顯然還是把火氣撒到了烏克蘭頭上,最近對基輔等地的大規模導彈襲擊就是相應的行為。
按照俄方說法,目標是烏克蘭的航空、機械、裝甲制造、火箭燃料和火藥生產企業,顯然也是屬于“釜底抽薪”類的戰法。而且這樣的打擊也有轉移其國內民眾視線的目的,在這方面俄烏兩國確實是“親兄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