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在一次的人口普查的過程中,調查到安徽省內的一個金家村中,讓政府人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之前的調查中進行的非常順利。
這里的村民對遠道而來的客人非常的歡迎,讓工作人員比并沒有感到有絲毫的困難,當提及到金家村來歷的時候,村民們就像商量好的一樣,總是緘口不言。
工作人員也是有任務在身,自然是要進行深入調查,隨后還喊來了專業的社會學家進行勸解和解釋,但是依舊沒有問出來什么,但專家不肯就此放棄,他們到底有著什么秘密?
1. 神秘的金家村
金家村坐落在安徽省東至縣,根據當地的人民政府所說,這里是一個非常神秘的地方,村莊的周圍煙霧繚繞,只要是外村的人貿然闖入就會你收到嚴重的傷害。
這個傳說是他們一代人所傳下來的,至于其中的真假沒有人進行驗證,如此一來,這樣的傳說更加的撲朔迷離,新中國成立以后,這個村子也漸漸地恢復了正常。
黨中央為了了解當時中國的人口總數,就展開了大規模的人口普查,因為當時并沒有先進的設備,只能靠著政府的工作人員挨家挨戶進行調查。
工作人員在之前的調查中非常順利,但當來到金家村的時候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這個村莊的人們沒有事情,幾乎是不會外出的,也沒有外村的人進去過。
面對周邊村民對金家村的評價,有些工作人員聽到到不免有些害怕,但他們是有任務在身上,只能硬著頭皮進入了金家村。
剛到金家村的時候,村民也是非常歡迎他們,感受到了莫大的熱情,跟之前所說的情況完全不一樣,這也讓工作人員消除了潛在的害怕。
簡單的與村民們交流了一番,村民得知他們此行的目的的時候,也是積極的配合調查,帶著工作人員介紹了村子的情況,講述他們的生活狀態以及方式。
總體來看相處的非常的融洽,還留下他們在自家做客,拿出了他們當地的特產招待工作人員,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度過了安靜的午后,工作人員也是沒有忘記此行的目的。
飯后就開始對金家村進行調查,剛開始的問答還是非常的輕松,但是當問及金家村的來歷和淵源的時候,村民們大都沉默了起來。
看到這樣的情況,工作人員只能繼續詢問,但是怎么詢問都不能從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隨后,他們便在街上詢問其他的人,都非常直接的拒絕回答。
2. 金家村的來源
看到自己的工作毫無進展,只能上報到中央,讓其派遣一些專家來進行專業的調查,試圖從中獲取金家村的來歷,面對專家們的多次詢問,他們依舊三緘其口。
專家見狀也只能軟磨硬泡,村民們沒有因為煩躁而將他們趕走,同意他們留下來,專家們一直在強調自己并沒有惡意,只是進行學術研究。
看到他們如此的堅持,村子中的一位老人看出了他們的誠意,準備將村子的秘密說出來,隨后,他就拿出了一本族譜,專家想要的答案,或許就在這本族譜當中。
專家翻開族譜,赫然的發現里面全是姓金的,在深入的翻看族譜,他們驚訝的發現,金家村的祖先不是中原人士,而是從北方遠道而來的游牧民族—匈奴。
這樣的淵源得追溯到中國的漢代時期,當時的匈奴盤踞在西北地區,匈奴休屠王之子金日磾,本在匈奴過著王子的生活,后來被漢軍俘虜,帶到了長安城。
在長安,金日磾憑借機靈勁兒和對漢文化的學習,不僅站穩腳跟,還一路高升,成為漢昭帝的重要大臣,從此金氏家族在漢朝扎下根。
然而,歷史的風云變幻從不停止,唐朝末年,黃巢起義爆發,天下大亂,為躲避戰亂,金氏家族開始南遷,他們從長安出發,先是在河南信陽短暫落腳。
卻因黃巢起義軍的動向而不得不再度遷徙,接著來到歙州,可這里同樣戰火紛飛,最終,他們在金僑的帶領下,找到了安徽東至縣深山里的這片凈土。
當時叫做南溪古寨,后來才改成金家村,金家村的村民們世代相傳,不能對外人透露自己的身世,這或許是源于對過去動蕩歲月的恐懼,怕惹禍上身。
但從他們的生活細節中,仍能發現游牧民族的影子,他們保留的一些古老祭祀儀式,就和匈奴人的薩滿教信仰極為相似。
3. 隱藏的原因
初到金家村,他們小心翼翼地融入當地,學著說當地方言,模仿當地人的生活習俗,但他們依舊保持著游牧民族的天性,喜歡打打殺殺。
隨著時代的發展,他們覺得這樣的方式已經適應不了他們新的生活了,他們就想著做出改變,甚至連姓氏也做了改變,他們將匈奴的文化、習俗和記憶深深埋藏在心底。
只在家族內部,以口口相傳的方式,將血脈的秘密延續下去,每到深夜,老一輩人會輕聲給孩子們講述祖先的故事,那些草原上的馳騁、部落的榮耀,都化作了神秘而珍貴的記憶。
隨著時間的推移,隱藏身世漸漸成為了一種本能,他們深知,一旦身份暴露,可能會面臨難以預料的麻煩,為了保護家人,為了讓后代能在這片土地上平靜生活。
這份沉默被一代又一代堅守,他們像當地的樹木一樣,深深扎根于此,用勤勞的雙手建設家園,與周圍的村民和睦相處,將匈奴的血脈融入了江南的煙雨之中。
時代的更迭,他們并沒有受到任何的侵染,在村子的深處依舊保持著匈奴的傳統,他們每一代的人都會謹記長輩的教誨,再作為長輩傳遞給下一代,
直到今天,金家村的村民們依然保持著這份沉默,他們的故事,就像被時光塵封的珍寶,等待著合適的時機,向世人揭開那神秘而又充滿滄桑的面紗。
參考資料:
大山里的匈奴部落——《人與自然》 2010年第3期94-99,共6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