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是西藏自治區高質量發展的最美底色。在不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一系列舉措下,西藏自治區的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民生改善是西藏自治區發展的溫暖底色。近年來,西藏自治區加強并持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人居環境,全力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
本期系列作品從建設美麗鄉村、推進生態保護、民族團結進步等角度展現了西藏自治區的美好畫卷。
參賽作品:《故鄉》
夯土筑成的藏式房屋靜靜矗立,厚重的石墻和層疊的木檐在高原的陽光下投下斑駁的影子。村間小道蜿蜒向前,像一條溫柔的紐帶,巧妙地串聯起錯落有致、散落分布的屋舍,以及遠方連綿起伏的群山。在這里,每邁出一步,都恰似踏上了通往記憶深處的歸程;每一次舉目眺望,皆宛如尋得了心靈棲息之所。
參賽作品:《天空之城孜珠寺》
位于西藏自治區丁青縣的孜珠寺如一座懸浮的信仰之城,巍然矗立于嶙峋的群山之巔。絳紅色的寺廟建筑群依山而筑,與灰褐色的陡峭巖壁渾然一體,是人類與自然共同雕琢的奇跡。
參賽作品:《孜珠寺》
不同視角下的孜珠寺,這里獨特的風光吸引著眾多游客來打卡。
參賽作品:《美麗的小村莊》
錯落分布的房屋既有傳統藏式建筑,也有現代小樓,傳統與現代在此交融。村莊被大片綠色草地環繞,生機盎然,其間點綴著樹木,增添了層次感。一條蜿蜒小路貫穿村莊,是村民日常出行的通道。這幅作品旨在捕捉鄉村生活的美好瞬間,傳遞出一種寧靜、質樸而又充滿生機的氣息,喚起人們對鄉村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然環境的敬畏之心。
參賽作品:《從傍晚的達瑪拉山俯瞰昌都城》
傍晚,站在達瑪拉山埡口處俯瞰昌都市,一幅壯麗景致映入眼簾。天空中,滿天烏云滾滾而來,似一塊巨大的幕布。天邊那一縷落日余暉卻穿透烏云的縫隙,奮力傾灑光芒。暖橙色的余暉灑在昌都市的“身上”,為這座城市勾勒出金色輪廓。
參賽作品:《生態振興》
西藏自治區堅持將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富民,把改善民生和凝聚人心作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推動鄉村生態改善,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房屋、農田與遠處的群山、湛藍的天空構成一幅美麗和諧的畫卷。
參賽作品:《邊壩新貌》
踏入邊壩縣城,仿若置身于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之中。建筑高低錯落有致,山巒的輪廓在晨霧的輕籠下,若隱若現,宛如蒙著薄紗的仙子,神秘而迷人。云霧如靈動的絲帶,在山谷間穿梭、繚繞。在這里,時間仿佛放慢了腳步,讓人能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與人文景觀的完美融合,心靈也在這寧靜之美中得到了洗滌與慰藉。
參賽作品:《芒康瀾滄江沿江村落》
沿著瀾滄江漫步,江水滔滔,奔騰不息,干熱河谷氣候賦予了這片土地獨特的魅力。抬眼望去,映入眼簾的是那一排排白色樓房,與藍天白云相互映襯。這幅鄉村美景讓人心曠神怡。
參賽作品:《羌塘草原》
遼闊草原和廣袤起伏的山巒連為一體,展現出羌塘草原的綠意盎然和無邊無際。房屋、裊裊升起的炊煙、圍欄里的牦牛和羊群,為草原增添了更多生活場景,體現了羌塘草原上牧民質樸和悠閑的生活狀態。
參賽作品:《金秋昌都繪新居》
初秋的昌都市卡若區康多村層林盡染,白墻紅瓦的民居整齊排列,門前停放的家用汽車與農用三輪車相映成趣,展現了充滿生活氣息的美好景象,生動詮釋了西藏自治區民生改善與生態保護協同共進的豐碩成果。
截至目前,本屆影像節已經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海量優質作品,每一幅作品都如同對這片神圣土地最深情的頌歌,在鏡頭下,西藏的壯麗山河、淳樸民風、古老文化與現代發展的和諧共生,都被賦予了新的生命與意義。
在此,我們誠摯地向全球攝影愛好者發出邀請,請拿起您的相機或手機,捕捉那些關于西藏的獨家記憶,積極投稿參與這場光影盛宴。您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對西藏之美的又一次發現與詮釋。
參賽作品采用自主投稿和組織推薦兩種方式開展網上征集,所有作品均可通過點擊中國網官網首頁影像節banner進行投稿,還可關注中國網中國國情微信公眾號,進入底部“西藏影像”專區上傳參賽作品;您也可以將作品投稿至XZWLYXJ2024@163.com,發送時郵件統一命名為“西藏網絡影像節+投稿者姓名/單位+聯系電話”。
第五屆西藏網絡影像節,期待您的參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