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楊洲 祁瀛濤/文 祁瀛濤 圖/視頻)“找到啦,找到啦,快來看呀,麋鹿寶寶萌萌噠,超可愛!”4月23日下午,記者通過半小時的無人機高空搜尋后,終于在青銅峽庫區濕地自然保護區的一處草叢里找到剛剛出生一天的麋鹿寶寶。只見它靜靜地盤臥在草叢里,在春日的暖陽下享受著美妙的時光。這是青銅峽庫區濕地自然保護區2024年從江蘇大豐引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麋鹿以來成功誕下的首只幼崽,標志著麋鹿在寧夏種源遷地擴繁工作初獲成功。
青銅峽庫區濕地首只麋鹿寶寶誕生。寧夏新聞網記者 祁瀛濤 攝
青銅峽庫區濕地首只麋鹿寶寶誕生。寧夏新聞網記者 祁瀛濤 攝
據青銅峽庫區濕地保護建設管理局副局長李輝民介紹,4月23日中午,青銅峽庫區濕地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像往常一樣對麋鹿進行飼喂,此時大部分麋鹿已在飼喂點等候,通過查看清點發現少了一只,工作人員便通過無人機和望遠鏡進行查找,在距離飼喂點約500米的一處草叢中發現其身影,經反復確認,這只麋鹿的身旁出現了一只小麋鹿,正在享受鹿媽媽的舔舐。新生麋鹿幼崽體長約60厘米,體重約7公斤。欣喜之余,工作人員特意通過DeepSeek為這只麋鹿寶寶取名“呦呦”,希望它健康茁壯成長。
生活在青銅峽庫區濕地自然保護區的麋鹿種群。寧夏新聞網記者 祁瀛濤 攝
李輝民表示,這只毛色淺褐、身姿嬌憨的麋鹿寶寶的誕生,意味著麋鹿種群對寧夏干燥環境的適應性突破,驗證了西北地區人工繁育麋鹿的可行性,為重建瀕危物種棲息地提供了范例。同時,也標志著我國針對瀕危物種的遷地保護戰略取得關鍵進展,寧夏瀕危野生動物遷地繁育工作進入新階段,有力推動全球麋鹿數量增長。
自去年10月麋鹿落戶青銅峽庫區濕地自然保護區以來,青銅峽庫區濕地保護建設管理局加大人力物力投入,由專人負責飼喂管理、日常監測、疫病防控等工作,為麋鹿適應寧夏的氣候、茁壯健康的生長提供保障。據介紹,麋鹿懷孕期為9-10個月,每年3-5月份進行生產,在生產時,母鹿會脫離種群,選擇一個人跡罕至并且植物茂盛的地方誕下幼崽。為確保麋鹿成功繁衍,青銅峽庫區管理局加大與江蘇省大豐麋鹿研究所合作,自4月初開始便密切關注母鹿活動狀況。至此,終于盼來了小鹿的誕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