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深受不孕癥的困擾,明明檢查正常卻始終懷不上,久備不孕令人焦慮,這到底什么原因呢?
不孕癥的原因是什么?
1.腎虛宮寒型(最常見)
成因:先天腎氣不足(如早婚早育、多次流產)、后天縱欲過度或貪涼飲冷→腎陽虧虛→胞宮寒冷→卵子發育異常或受精卵難以著床。
典型表現:月經周期延后、經量少色暗、腰膝酸軟、小腹冷痛,白帶清稀如水。
2.肝郁血虛型
成因:長期壓力大、情緒抑郁→肝氣郁結→氣血運行不暢→沖任失調;肝郁化火耗傷陰血→血海空虛→難以受孕。
典型表現:月經先后無定期、經前乳房脹痛、脅肋刺痛,伴焦慮失眠。
3.痰濕阻滯型
成因:脾虛運化失常→水濕內停化為痰濕→痰濕壅滯胞宮→阻礙精卵結合;痰濕重濁黏滯→影響卵泡排出(類似西醫多囊卵巢綜合征)。
典型特征:體型肥胖、帶下量多色白、舌苔厚膩,月經稀發甚至閉經。
4.血瘀胞宮型
成因:經期受寒、宮腔手術史(如刮宮)或慢性盆腔炎→瘀血阻滯胞宮→氣血不通→胚胎無以著床。
典型癥狀:經血暗黑夾血塊、痛經劇烈(得熱痛減),小腹刺痛拒按。
不孕癥有什么癥狀表現?
月經失調:周期>35天或<21天,經量過少或崩漏。
排卵異常:基礎體溫曲線混亂,排卵試紙無強陽。
體征表現:多毛、痤瘡(提示雄激素高)。
隱性癥狀:手腳冰涼、腰膝酸軟(腎陽虛);煩躁易怒、胸脅脹痛(肝郁)。
不孕癥中醫怎么調理?
新加坡貢方堂TCM中醫婦科專家丘保潤醫師表示,七成不孕與“內分泌失調”相關,中醫經典名方定經湯通過調經、養巢、固本,幫助眾多家庭自然好孕。
定經湯由當歸、白芍、熟地、菟絲子、山藥、茯苓、炒荊芥、柴胡組成。
方中柴胡、荊芥穗疏肝解郁;當歸、白芍養血柔肝;菟絲子、熟地黃、山藥補腎氣,益精血;茯苓健脾行水。全方疏肝腎之氣,補肝腎之精血,肝氣舒而腎精旺,氣血調和,沖任相資,而得經量增多之效。
隨癥加減:宮寒者加艾葉、吳茱萸溫宮散寒。血瘀者添丹參、桃仁活血通絡。痰濕者配蒼術、半夏化痰利濕。
醫案
患者:李女士,27歲。
主訴:結婚3年未避孕未孕,做過檢查顯示正常。
現病史:平素月經規律,周期28~30天,經期5~7天,量中,有血塊,無痛經,經前腰痛、乳房脹痛,白帶正常。
初診:怕冷,手腳冰冷,汗多,心煩焦慮,寐差易醒,腰酸背痛,納可,大便偏爛粘膩,小便調。舌淡胖大,邊齒痕,水滑,苔白膩,脈弦細。
中醫診斷:女性生殖性疾病-肝郁脾虛證。
治療原則:補腎健脾,疏肝解郁。
開方:定經湯加減。
方藥:菟絲子15g,當歸12g,白芍15g,熟地15g,山藥15g, 茯苓12g,柴胡9g,巴戟天12g,炒白術12g,炙甘草6g,干姜9,熟附片9(先煎),14劑,水煎服,每日1劑,分兩次服。
二診:上癥減輕,汗出減少,睡眠稍改善,舌脈同前。
開方:原方加杜仲15g、續斷15g,加強補腎治療14天。
三診:情緒較穩定,腰酸減輕,大便轉實,舌淡胖,苔薄白,脈細。
開方:定經湯合四君子湯加減,14付,側重健脾祛濕。
結果:成功自然受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