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破局三部曲(中)
“小院”如何借勢騰飛
從數據模型到AI檢察的嬗變
合肥蜀山:實現檢察業務與檢察技術深度融合
吳貽伙 劉瑤 黃河
2025年4月,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檢察院檢察官操作AI檢察官助理系統輔助辦案。
啟動AI檢察官助理系統,進入李某盜竊案,打開起訴意見書,檢查案件回填數據,點開自動生成的審查報告……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檢察院綜合業務部副主任李斌一天的工作就此開始。
從早年的“智慧蜀檢”到如今的數字檢察,AI檢察迭代升級,蜀山區檢察院以科技賦能法律監督,將檢察業務和檢察技術深度融合,以更高質效的智慧檢務實踐回應高質效辦案要求。
說起蜀山區檢察院的數字檢察工作,李斌首先提到該院辦理的一起虐待兒童案,該院通過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挖掘司法救助線索。
2018年至2022年,犯罪嫌疑人代某為發泄情緒,多次在家中囚禁、虐打兩名幼子,后被警方抓獲。2023年,該院以虐待罪、故意傷害罪和重婚罪對代某依法提起公訴。辦案期間,檢察機關對兩名被害兒童及他們的聾啞母親予以司法救助。
在辦理過的刑事案件中,是否還有殘疾被害人沒有得到應有的救助?承辦檢察官趕緊跟李斌聯系,尋求技術支撐。該院對2020年以來全國檢察業務應用系統內刑事案件被害人信息進行排查篩選,同時又聯系區殘聯收集有關數據,經數據碰撞,又發現一起需要救助的殘疾被害人線索。
同時,李斌和該院數字辦干警拓寬辦案視野,圍繞困難婦女、未成年殘疾人等重點救助對象,總結創建出“特殊人群國家司法救助監督模型”,進一步探索司法救助的廣度和深度。
近年來,蜀山區檢察院堅持“業務主導、數據整合、技術支撐、重在應用”的工作模式,創建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8個,應用上級院推廣模型56個,1個模型在全省檢察機關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競賽中獲二等獎,應用模型辦理的兩起案件入選全省檢察機關典型案例。該院研發的“生成式認知大模型輔助辦案系統”創意“金點子”還在全省作檢察科技創新經驗交流。
如果說“數字檢察”讓蜀山區檢察院檢察履職更有力度和精度,那么“AI檢察”則為高質效辦案按下了“快進鍵”。
“這段時間利用AI檢察官助理辦理盜竊類案件,辦理速度比以前快多了。”蜀山區檢察院刑事檢察部副主任劉明文談起正在試用的AI檢察官助理系統,贊不絕口。
蜀山區檢察院雖是“小院”,但其刑事案件辦案量一直位居合肥市前列。2024年,該院一名檢察官辦理各類刑事案件317件,其中盜竊案109件,迫切需要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手段輔助辦案,以破解辦案質效之困。為此,該院積極選派檢察官和技術骨干參加上級院的人工智能檢察研發課題組,李斌是其中的一員。在該課題組,他們參與梳理辦案需求場景、思維導圖及辦案邏輯,多次與科技公司技術人員進行交流碰撞,對AI檢察官助理系統的應用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思維路徑。
辦理一起普通盜竊案,傳統人工分析可能需要花費數小時,甚至用一天時間來整理和比對證據,而AI助手僅用幾分鐘就能完成對筆錄、書證、物證等證據的分析。“AI檢察官助理就像貼心秘書,時刻提醒我們關注案件的每一個細節,讓我們的工作更加嚴謹和規范。”劉明文說。
該院將盜竊案件納入AI檢察官助理系統試用范圍,做到受理一案、試用一案,每案必反饋、每周一總結,共辦理盜竊案37件38人,審結32件33人;通過證據溯源功能,比對發現矛盾證據8處,所涉案件均退查或要求公安機關補正,極大提高了辦案質效。
蜀山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慶虹告訴記者,該院將繼續探索人工智能在檢察履職中的運用,不斷提升辦案質效。
用科技畫筆改寫“小院難為”
浙江常山:“育苗工程”與“數字賦能”織就獨特風景
汪璆 江宛晴
2024年8月,浙江省常山縣檢察院干警在某污染環境案現場調查取證。
在浙江西部山區,一支平均年齡為33歲的基層檢察隊伍正用科技畫筆改寫“小院難為”的傳統認知。浙江省常山縣檢察院以不足50人的團隊,近年來辦理17個全國、全省典型案例,獲得20個省級以上榮譽,2024年更是榮膺“全省成績突出的基層檢察院”。這支隊伍以“6+3+N”(即六項政治歷練機制,三項比武競賽,青年干警一人一策)育苗工程為綱,借數字之力破解人才培育與辦案質效的雙重命題,為高質效檢察履職寫下生動注腳。
政治歷練機制更入心
在常山縣革命烈士紀念園的VR體驗區,青年干警“穿越”至革命年代,通過硝煙彌漫的戰場感受激情燃燒的歲月。這種沉浸式教學正是該院“六個一”政治歷練機制的創新實踐——每周一次集體夜學、每月一次青年理論學習、每季一次思想匯報、每半年一次黨性體檢、每年一次循跡溯源、每案一次民生考量,依托“云課堂”平臺等數字化學習工具觀看黨史微課、參與線上研討,其學習數據實時同步至個人成長檔案。
“90后”干警小張在辦結一起贍養費糾紛支持起訴案件后寫下“每案一次民生考量”的感悟。在辦理該案時,小張借助“浙檢智庫”快速梳理類似案例的裁判要點和社會效果。小張與相關部門積極協作,上門為老人提供法律援助、立案及支持起訴“一站式”服務,最終化解了家庭矛盾,也維護了老人的合法權益。
技術賦能監督更高效
從智能模型到云端協作再到AI文書,青年干警在常山縣檢察院搭建的“三賽三競”(賽專業能力、賽融合履職、賽創新創優,競技能、競創新、競實績)平臺上大展身手。
“技術賦能讓監督更高效。”青年干警小饒說。在專業能力賽道上,小饒帶領團隊通過數字建模破解監督線索發現難問題,他通過構建智能監督模型,精準鎖定40余條問題線索,推動審判機關開展失信問題專項清理集中攻堅行動,規范信用懲戒措施適用流程。該案的辦案經驗在全市推廣。
胡某因不滿征地拆遷賠償,多年來持續信訪。借助“‘民呼我為’平臺”掌握到案件線索后,“90后”干警小李聯合杭州一家科技公司完成AI情緒分析,動態評估胡某訴求,最終結合公開聽證、司法救助等綜合措施,幫助胡某打開心結,成功化解了歷時十年的信訪積案。小李的工作經驗入選浙江省新時代“楓橋式工作法”。
該院的數字檢察攻堅隊在創新創優賽場上也不甘示弱,他們與結對單位共建技術協作機制,共享算法資源和辦案模型。攻堅隊隊長小洪參與設計的虛假司法確認監督應用獲浙江省檢察機關創新成果、環境保護稅收征管專項監督模型在全省推廣。
多維畫像評估更精準
常山縣檢察院創新構建“多維畫像”人才評估機制,引入大數據分析技術,從辦案質效、創新貢獻等維度生成個人能力雷達圖,精準定位短板。該院制定“云端練兵”、導師幫帶等培育計劃,重點將技術應用成果納入“數字積分”,積分高者優先獲得獎勵和晉升機會。
“95后”干警小江在導師指導下,依托“檢察偵查大數據分析研判平臺”,對涉案電子數據進行深度篩查與多維度碰撞分析,在海量數據中精準鎖定關鍵證據鏈。
如今,走進常山縣檢察院,科技與青春交織成獨特風景:“檢務數字駕駛艙”正實時監控案件辦理進度,預警超期風險;公益訴訟組用無人機航拍、三維建模固定證據;“檢愛·護U”工作室通過虛擬現實技術演繹普法情景劇……“技術革命不是大院的專利,小院同樣能借勢騰飛。”常山縣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徐云濤表示,該院以育苗工程為根,以數字賦能為翼,正書寫著“小院也有大作為”的新篇章。
山區小院的“數字答卷”
廣東德慶:用科技破解“案多人少”困局
高燕艷 王蓓蓓 陳耀祥
2024年5月,廣東省德慶縣檢察院干警在西江流域德慶段實地調查取證。
“數字化學習真方便,拿出手機掃碼就能聽書,VR黨建學習達到了身臨其境的效果。”近日,廣東省德慶縣檢察院干警在參加主題黨日活動時,對該院啟用一周年的“崇德學堂”有聲圖書館贊不絕口。
這個位于粵西山區的基層檢察院實有政法專項編制33人,近年來堅持把“科技賦能”的種子廣泛播撒在辦案、化解矛盾糾紛、基層黨建等多方面,踐行大數據應用,為省、市貢獻工作經驗10項,奮力書寫新時代法律監督的“數字答卷”,用科技破解“案多人少”困局。
轉變思維激活數字辦案引擎
“地面取證比較困難,試試航拍怎么樣?”在調查核實一起西江流域德慶段非法傾倒固體廢物案件線索時,德慶縣檢察院干警發現違法傾倒固體廢物規模大、點位分散,調查取證工作十分棘手。辦案團隊轉變思維,通過無人機進行環繞式多角度取證,成功還原了違法傾倒現場的全貌,并運用建立的肇慶市首個“西江流域保護3D公益訴訟數據模型”成功立案。
數據需要無人機常態巡檢采集,可干警們的無人機用得并不熟練。該院選送5名干警參加無人機技能培訓,取得無人機駕駛資格。在案件“回頭看”過程中,干警在巡檢建模區域又發現了2條案件線索。
“傳統監督模式只能靠‘眼睛看、腳步量、相機拍’,大數據能代替數十個人力,幫助我們發現人工難以察覺的隱蔽性問題。”德慶縣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主任黃雪琴說。近年來,該院通過科技輔助辦案,成功督促追繳耕地占用稅600萬元,恢復受損耕地、林地53畝。
視頻連線打通為民“最后一公里”
“沒想到在鎮上就能向檢察官反映情況,這樣的視頻接訪太方便了。”村民老羅在某鎮綜治中心連線德慶縣檢察院12309檢察服務中心的視頻接訪端后說道。2024年6月,該院結合當地部分鎮村山多路遠、中老年群體行動不便的現實情況,完成與全縣13個鎮街綜治中心搭建遠程視頻接訪平臺,村民在鎮街即可視頻連線12309檢察服務中心反映涉法訴求。
“遠程視頻接訪既方便偏遠村居的群眾尤其是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反映涉法涉訴情況,也有利于我們及時發現案件線索。”該院有關負責人表示。自視頻接訪平臺開通以來,該院接收并解決群眾各類涉法涉訴問題15件,成功化解矛盾糾紛6起。
數字化結對共建跑出發展加速度
作為山區小院,如何摸準自己在大數據應用方面的差距?德慶縣檢察院積極對標先進、學習先進,與全國先進基層檢察院肇慶市端州區檢察院進行結對共建、交流學習。
“我們以實戰為導向,著重解決基層數字檢察工作中‘不會用、用不好’的難題,不僅要利用科技跑出辦案‘加速度’,更要通過數字賦能實現更高水平的公平正義。”德慶縣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盧燦雄表示。
以共建為平臺,德慶縣檢察院積極向端州區檢察院學習借鑒,提升科技賦能水平。今年3月,兩地檢察院開展交流活動,圍繞DeepSeek智能輔助辦案等話題,青年干警積極交流探索優化本地化應用方式,提升數字應用技能。德慶縣檢察院定期派員前往端州區檢察院跟班學習數字化辦案經驗,同時邀請端州區檢察院業務骨干進行遠程業務指導,以提升科技辦案水平。針對場地空間有限、書籍數量不足等問題,該院還投入建設“有聲圖書館”,大大提升學習的便捷性和資源利用效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