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就讓人眼前一亮的不在槍響、不在爆破,而在那種沉住氣的“真”。《暗夜深海》不像那些“打著諜戰旗號演家庭狗血”的劇,它壓根不迎合,它自帶時代沉重感。這部劇根據真實歷史改編,以1949年到1950年初的福州為背景,講的是吳石(于和偉)將軍為完成統一大業,主動深入敵營、傳遞情報,最后壯烈赴義的故事。故事沉,氣氛足,一句“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直接擊穿現代觀眾的安全區。
于和偉是怎么把“靜”演出張力的?
諜戰劇誰都能演,但有的人一張嘴觀眾就出戲,有的人一個眼神觀眾就入戲。吳石這個角色不是熱血型,是硬骨頭型,必須沉得住、穩得住、忍得下,于和偉就是為這種角色量身定做的。在《暗夜深海》里,他的吳石表面平靜如水,實則機關算盡。不是他情緒少,是他的情緒藏得深,一個抬眉、一個深呼吸,就能把緊張情緒拉到極限。敵人看他像老實人,他看敵人像棋子,這就是高階對弈的壓迫感。
朱楓的溫柔,是帶刀的那種溫柔
別看朱楓(吳越)是個交通員,這角色要是放在別的劇里,估計就是端茶送信的背景板。《暗夜深海》把她寫成了地下網絡的中樞,她既要配合吳石傳情報,還得周旋于敵人眼皮底下,做到不露破綻。吳越的演法也絕,不靠大哭大喊搶戲,就靠“看你一眼”,觀眾就知道她動心了。她是把危險踩在腳下,還要維持表面平靜的那種人,像一根放在茶水中的鋼針,外表清澈,內里藏鋒。
這回的反派,真的不是來湊數的
最近不少諜戰劇的問題就出在反派太“塑料”,演技像訓練營剛出來,氣場還沒起就被主角秒了。《暗夜深海》的反派由余皚磊來演,這個人一看就是戲骨。他之前在《懸崖之上》被于和偉吊著走,這次角色升級,變成了“能動腦能冷笑能下狠手”的對手。他不是靠吼來撐場的,而是靠一場場細膩的推理、一次次看似禮貌實則試探的對話,慢慢織出一張大網,等你跳進去。
觀眾為啥還在念叨《風箏》?因為那是真扎心
諜戰劇不是靠“爆點”活著的,而是靠“信”。《風箏》之后,觀眾變挑了,不是因為口味變刁,而是因為看多了假高潮、空燃點。《暗夜深海》的定位很準,它不靠臉、不靠打、不靠戀愛線,它靠的是歷史的分量,靠的是人物的厚度。它不是說“我們很燃”,而是讓觀眾自己感到“心發熱”。
靜水深流,才是真正的諜戰氣質
誰說一定要刀光劍影才叫諜戰?真正的諜戰劇,不是打贏了多少人,而是撐過了多少夜,不被看穿、不被拆穿。《暗夜深海》這種風格,正適合那些想認真看劇、不想被快節奏帶偏的觀眾。于和偉的沉穩、吳越的張力、余皚磊的壓迫感,三人撐起一整局棋,不靠噱頭,不搞懸浮,光靠演技和氛圍就夠把觀眾鎖死。
這部劇到底能不能打破《風箏》以來的口碑瓶頸?觀眾心里其實已經有數。預告片放出來的那一刻,氛圍就已經立住了。如果正片質量跟得上,那《暗夜深海》很可能不是回光返照,而是諜戰劇真正的“回魂之作”。說一句實在的——這劇要是都不火,那這屆觀眾也真該反思,是不是被快餐劇情養廢了嗓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