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0個崗位,120萬人去競爭,694:1。中核解釋要招8000人,AI說一個人可以投20個崗位,換算下來是53:1,相當于考公的錄取比例。2025年畢業生數量又創新高,達到1222萬人。第一眼看到這龐大的數據,立馬為我兩個寶貝女兒捏了一把汗,這就業壓力也太大了。
開始對自己進行焦慮前的靈魂拷問,這么多人競爭一個崗位,學校不好肯定不行。想考入好學校,現在就得好好學習,拼學習就得卷,得報各種語數外的補習班。擔心他們每一次都分數是否考好。
一次沒考好,心就涼一截,再沒考好,再涼一截。小學沒學好,基礎沒打牢,初中就跟不上。初中跟不上,高中就考不好。也可能考不上高中,上不了好大學。無端端陷入焦慮,去擔心18年以后的事情。
給寶寶報許多的培訓班真有用么?強迫她們刷題確定能考上好大學么?都不能。 我們喜歡去規劃孩子的人生,做許多的安排,將學業在日程中排的滿滿當當,讓寶寶為我們為他制定的目標而活。
當工作之后就失去了生活的動力,成了沒有夢想的人。最近看了《認知覺醒》《堅毅》《美好生活運營指南》,之前還專門買了克利夫頓優勢測試、性格優勢測試,一直在尋找我的天賦優勢和人生的奮斗目標,它說我的優勢是友善和真誠,可以當志愿者,做旅游攻略和親子教育分享。可我覺得我壓根不喜歡這樣的方式,大半年過去了,也沒有執行。也曾一度懷疑自己逃不出舒適區,顯得懦弱。
測試有一定道理,也只是一項微不足道的輔助,重要的還是尊重自己的內心,聽心的聲音。
在焦慮了寶寶的前途一分鐘之后,我聽到了另一個聲音。找工作還有10多年的時間,如果再讀個研、博,就還有近20年的時間。社會日新月異,她們還會去爭國企和事業編么?我不知道。不去找這樣穩定的工作,她們也不至于養不活自己吧。
活在當下去尋找生活的樂趣,人生的目標。何必要讓她在我這個年紀才去尋找人生的意義,在兒時的多嘗試,體驗生活的不同可能,未來能活的更有信念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是沒錯,可未來太遙遠,時代的走向,誰又能預測的清楚呢?股神巴菲特都不能保證自己的每一只票都會賺錢。總去憂心沒有發生的事情,給心里增加負擔,也于事無補。
360行總得有人干,她手工做的還不錯,也后也能是一條出路,喜歡做黑暗料理也是一條出路,我也可以多賺錢為她兜底。朋友老公開玩笑的說,還有祖傳的炒股手藝,讓女兒繼承。完全不用去擠這小小的一條獨木橋。
考上好學校的人有很多,有夢想去追逐的人卻很少。《認知覺醒》的作者周嶺也講到,自己雖然事業有成,卻是個沒有夢想的人,生活的渾渾噩噩,每天過著刷短視頻的無聊生活。
每天被夢想叫醒的日子,比按部就班的生活更讓人著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