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川導演的懸疑劇《借命而生》播出后,熱度非常高,實力派演員演技在線,年代感畫面精美,劇情懸疑中又飽含人文懷舊氣息,客觀來說,這部劇真的非常好看,能引發人的情感共鳴。
但是,該劇的缺陷存在也很明顯,很多地方人物的行為無法讓觀眾認同。
第一、徐文國“成功人士”設定太突兀,回到巴南的行為太不符合邏輯
徐文國作為逃亡后白手起家的富商,卻在回歸巴南后,展現出與其身份嚴重不符的決策能力。他聲稱要完成弟弟遺愿并扳倒反派,卻未在資金與證據上做足準備:收購工廠時因資金不足被輕易擊敗,揭露真兇時僅依靠網絡輿論推動,他并沒有確切的實質性證據。
這種“倉促行動”的行為設定,與徐文國“打拼二十年積累財富”的背景反差太大。徐文國愛讀書,有頭腦,他的商業成功也有說服力,但是到巴南后的“莽撞”,觀眾明顯覺得不合邏輯。
綜上所述,徐文國作為逃亡20年的“成功人士”,返鄉復仇計劃漏洞百出:收購工廠未準備充足資金、指控唐堯鑫僅靠網絡輿論、自殺逼迫女友交出證據等情節,均與其“精明商人”設定矛盾。
第二、主角杜湘東的執念破案動機很脆弱
在小說原著里,杜湘東因疏忽導致犯人逃跑,職業生涯受挫且人生軌跡改變,他的追兇動機源于自我救贖。但電視劇里,把逃跑事件改為“押運車禍后臨時起意”,杜湘東僅只是受到輕微處分,并沒有影響事業前途,也沒有牽連家庭。這種改編使他的20年追兇行為就失去合理性,觀眾無法理解他近乎偏執的堅持。還有杜湘東第一次去徐文國母親家,竟然翻窗子跳出來,行為讓人不可思議!
第三、“李超死亡案”存在嚴重設計缺陷
這部劇的核心案件就是“李超死亡案”,李超雖然是姚斌彬開槍射擊,但是劉廣才后面補刀讓李超溺斃,才是關鍵因素,但是警方尸檢卻沒有呈現這個關鍵信息。90年代刑偵技術雖有限,但槍擊致死與溺亡的尸表特征差異顯著(如溺液泡沫、硅藻檢測等),法醫不可能混淆。
更離奇的是,兇手劉廣才作為保衛科長,既能潛入姚家搜查,又能偽造證據,卻未被警方列為嫌疑人,這也暴露出案件偵查的業余性。
第四、國企改制中貪腐行為簡單化
導演試圖通過反派侵吞國有資產的主線映射時代痛點,但是展現力度明顯欠缺。劇中僅以“廠長父子貪污”概括改制亂象,卻未展示其如何繞過法律監管、轉移資產的具體手段。例如,反派僅憑一紙通知即可迫使工人下崗,保衛科長劉廣才單憑個人權力即可操控命案嫁禍,這些情節簡化了國企改制中復雜的權力網絡與經濟犯罪鏈條,使得電視劇的“時代批判”淪為表面符號,缺乏現實深度。
第五、刑偵過程違背專業常識。
杜湘東作為刑警,調查方式粗糙到令人咋舌:追捕徐文國時直接詢問礦工獲知關鍵線索、劉廣才被捕后未經審訊便主動供述全部罪行。劇中刑偵支隊全程被動,未展現指紋比對、物證鑒定等基礎操作,最終破案依賴角色“突然回憶”或“良心發現”。這明顯缺乏說服力的。
作為一部融合年代劇與懸疑元素的劇集,《借命而生》通過跨越二十年的追兇故事,試圖探討國企改制背景下個體的命運掙扎。但是存在的不合理地方還是很多。
不過,陸川這部劇畫面質感非常好,演員表現水平不俗,熱度很高,說明大家很愛看,但是不合理的地方也比較多。
大家還發現什么地方有不合理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