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這手機能刷抖音嗎?”
平壤第一百貨的柜臺前,穿軍綠色制服的售貨員愣了一下,指著玻璃柜里的“阿里郎”手機說:“這是國產最新款,能存1000條短信,還能玩《保衛領袖》游戲。”我看了眼標價——2000人民幣,相當于當地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資。這一幕,徹底顛覆了我對“中國制造”的認知。
衣:牛仔褲竟是“資本主義毒草”
初到平壤,導游小金特意叮囑:“千萬別穿牛仔褲逛街!”原來,在朝鮮意識形態中,牛仔褲被視為“西方腐朽文化”的象征,普通民眾嚴禁穿著,違者可能被請去“思想教育”。國營商店的服裝區清一色是灰藍工裝,唯一帶顏色的竟是印著領袖頭像的文化衫。
但魔幻的是,外國游客卻被允許穿牛仔褲入境。在妙香山景區,我親眼見到穿Levis的上海大叔被一群朝鮮學生圍觀,孩子們摸著褲子的破洞驚嘆:“這布料怎么自己會爛?”導游苦笑解釋:“他們以為這是勞動磨損的勛章。”
食:10元漢堡=一天工資,可樂竟是戰略物資
在平壤“未來科學家大街”,我推開一家掛著漢堡招牌的店鋪。菜單上“主體漢堡”標價15元人民幣——相當于普通工人三天的工資。咬下一口,兩片饅頭夾著泡菜和煎蛋,服務員驕傲地說:“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西式快餐!”
更令人咋舌的是飲料柜:朝鮮自產的可樂罐上印著衛星圖案,喝起來像糖水兌蘇打。導游透露,進口可樂屬于“戰略物資”,只在外匯商店以2.5美元/罐的天價出售,抵得上普通人半月工資。而在丹東邊境,中國商販靠走私可樂到朝鮮,一箱能換兩只野生人參。
住:70㎡婚房要審批,陽臺晾衣像列隊士兵
參觀普通江畔居民樓時,新婚夫婦李同志展示了他們的“婚房”——70㎡的兩居室,政府免費分配,但墻上掛著的《住房分配許可證》注明:“不得私自粉刷墻壁,不得飼養寵物”。最震撼的是陽臺景觀:所有晾曬的白襯衫間隔20厘米,褲腿褶皺方向一致,像接受檢閱的士兵。
導游說起自己的“豪宅夢”:“要住進200㎡的科學家公寓,得拿三個國家勛章。”而平壤新興的“萬元戶”們,正偷偷用中國瓷磚裝修廚房,一塊瓷磚的黑市價能換10斤大米。
行:比亞迪是頂奢,私家車要“政審”八個月
平壤晚高峰的街頭,二八自行車洪流中偶爾駛過幾輛比亞迪F3出租車——這些在中國近乎淘汰的車型,在朝鮮卻是頂級豪車。私家車更是神話般的存在:全國僅1000余輛,購車需經過8個月政審,最終還要掛靠單位名下
在統一市場,我撞見倒爺老金偷偷展示手機照片:一輛貼著“自主研制”標語的朝鮮產轎車,車頭卻神似中華駿捷。他壓低聲音說:“中國零件朝鮮組裝,賣價翻三倍!”更荒誕的是,功勛運動員的奔馳獎勵車,加油需持特批的“燃油票”,加滿一次夠買半套房
深夜的平壤站前,穿貂皮的大媽掀開棉襖,內襯縫滿口袋:OPPO手機、華為耳機、甚至衛龍辣條,都是按顆售賣的硬通貨。一部紅米手機開價300美元,交易時要用朝鮮版“支付寶”——把人民幣換成印著金達萊花的購物券。
最讓我破防的,是在元山港漁村。漁民老樸用攢了五年的積蓄,托人從丹東帶回一臺二手小米電視。夜幕降臨時,全村人擠在他家看《紅樓夢》,屏幕上的林黛玉說著朝鮮語配音,雪花點像繁星般閃爍。
離境那日,導游小金送我一本《阿里郎手機使用指南》,扉頁寫著:“我們看的不是同一個太陽,但都在追逐光明。”回望平壤街頭,穿高跟鞋的姑娘騎著叮咚作響的鳳凰牌自行車,車筐里國產手機播放著革命歌曲,遠處巨幅標語赫然寫著:“21世紀是朝鮮的世紀!”
這些在我們眼中“落后”的執著,或許正是一個民族在時代夾縫中,用自己的方式書寫的生存史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