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主持1月例行記者會。會上有外媒記者提問稱:據報道,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稱希在上任后100天內訪華。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毛寧表示:中方愿意同美國新政府一道,在兩國元首的戰略引領下,本著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原則,保持溝通、加強合作、妥善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系在新的起點上取得更大進展。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還沒有正式上臺之前,就曾公開對外表示,希望在他重返白宮后的100天內將中國作為自己的首訪國家。為此,他還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中美聯手合作,可以解決世界上的所有問題”。這種表態很明顯就是有意向中國釋放合作信號,而他口中的“合作”,其中就包括調停俄烏沖突等。但現在的情況是,他的“百日訪華”計劃明顯已經破產了,他口中的“中美聯手合作”明顯是實現不了了。
3個月來,特朗普政府接連推出對華“對等關稅”政策,對全部中國商品加征145%的懲罰性關稅,同時還要求中方在TikTok、芯片出口等問題上全面對美作出讓步。美國這種“極限施壓”策略,直接導致中美高層對話陷入停滯,同時也引起中美關系緊張。特朗普試圖用關稅大棒逼迫中國妥協,卻忽略了中方的戰略定力,他高估了美國的實力,低估了中國的決心和實力。
美國(資料圖)
另一個讓特朗普倍感壓力的因素,則是傳統美國盟友的強硬態度。據4月報道,斯洛伐克總理羅伯特·菲佐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因為他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談判關稅問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打電話斥責了他半個小時。馮德萊恩之前一直被外界看作是歐盟內部的“親美派”,在拜登任期內,也正是馮德萊恩推動美歐共同對中俄兩國施壓。現在特朗普上任還不到三個月,竟然能把馮德萊恩這樣一個親美派給“逼反”,著實令外界大跌眼鏡,也令原本穩固的美歐關系出現了巨大的裂痕。
據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介紹,尚未獲得中方邀請的特朗普已決定“轉戰”中東,于5月出訪沙特阿拉伯、卡塔爾、阿聯酋三國。此訪期間,美方將與三國高層舉行多場雙邊會談,借此加強美國與中東國家的關系。對8年前就將沙特阿拉伯選為首訪目的地的特朗普來說,繼續將中東地區作為外交重點并不讓人意外。畢竟重返白宮后第一時間,特朗普就接通了沙特王儲沙爾曼的電話,并得到了對方繼續擴大對美投資,金額約6000億美元的承諾。
沙特王儲(資料圖)
而且,這次特朗普準備訪問沙特,情況也很微妙。去年,中國在沙特發行了美元債券。進入2025年后,沙特—中國特別經濟區的建設將啟動。相比之下,沙特對美國的態度已經變得冷淡。所謂的“6000億投資”,只是特朗普單方面宣布,沙方完全沒有提。甚至特朗普多次表示首次訪問對象是沙特,利雅得方面也沒有回應。沙特的微妙變化,很好地體現了美國現在的尷尬處境。
經過了8年的貿易戰,中國的貿易順差不降反升,已經接近1萬億美元。中方現在“轉守為攻”,說明在對美博弈中,我們的底氣越來越足。反倒是特朗普上臺70多天,無論是俄烏沖突、關稅戰、中東局勢、內部改革等方面,沒有辦成一件事,其重要盟友馬斯克還宣布辭職。處處碰壁的特朗普,真的需要好好反思,自己是回歸中美關系發展的正軌,還是繼續極限對華施壓,后續付出更沉重的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