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王一】就算特朗普的親信們再怎么為他們的總統辯護,特朗普在關稅對峙僵局上先“眨眼”這一事實,已成為全世界的“段子”。
英國《金融時報》高級貿易記者艾倫·貝蒂4月24日撰文指出,特朗普在全球貿易博弈中接過的是一手日益疲軟的牌,還打得極其糟糕。美國不再像過去那樣,擁有掌控全球貿易所需的援助、技術和市場準入,而特朗普反復無常的行為正讓美國以更快的速度失去重掌全球貿易的可能性。
“顯然,特朗普的策略很糟糕:他想要什么甚至都不清楚,”但貝蒂也承認,一個不那么無能的美國政府在同樣的情況下也會陷入困境。
二戰后,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向歐洲提供大規模的經濟援助和技術支持,協助該地區重建,在西歐打造了一個以大西洋主義為主導的政治經濟體系。美國不僅從中獲得了進入西歐日益增長的消費市場的機會,還借此將盟友綁定在美國的地緣政治軌道上,對之后的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文章指出,幾十年來,資本流動、先進技術以及進入其龐大消費市場的渠道都是美國重塑全球貿易體系的籌碼,但現在,這些籌碼相對于中國而言都已減弱。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曾稱美國為“不可或缺的國家”,這種說法現在在貿易和科技領域,越來越不準確。
從提供的援助規模上看,美國已經失去了優勢。美國的援助預算已大幅縮水,而所謂的政府效率部基本關閉了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最后殘余的援助預算。
對于此事,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曾哀嘆,突然停止USAID的援助相當于“為中國和俄羅斯打開了一扇窗”,讓中俄這樣的競爭對手填補空缺,而美國將在世界舞臺上失去自己的地位。
在先進技術的發展上,美國似乎也正在輸給中國。貝蒂分析指出,美國政府曾竭力剝奪中國獲得先進技術的機會,比如半導體。但是,美國現在不僅沒有提供足以與中國官方和私營部門投資相匹配的投資,還向美國業界發出了錯誤的信號,導致美國在許多綠色技術上遠遠落后于中國。
文章舉例稱,如果一個國家想要采用太陽能、風能,或者想要用電動汽車取代燃油汽車,他通常需要從中國獲得設備。
歐盟、美國、印度和中國的太陽能供應鏈(深藍)、電池供應鏈(天藍)、電動汽車(淺藍)、其他綠色科技(紅色)凈貿易量圖 《金融時報》制圖
根據美國榮鼎咨詢集團(Rhodium Group)的估計,2023年中國占全球太陽能電池和組件出口的份額為53.5%,而2013年這一比例為35.5%,2023年中國鋰離子電池和半成品電動汽車出口的市場份額也超過了50%。
反觀美國,貝蒂批評道,美國想要通過補貼和對進口產品征收保護性關稅,建立起自己的電池、電動汽車和太陽能制造體系以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但這不會有任何作用。
就在這周,源于拜登政府時期的一項對東南亞國家太陽能產品的調查有了結果。在歷時一年的調查后,美國政府污蔑中國光伏企業通過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和越南的工廠向美國“傾銷”太陽能產品,決定對這些國家征收“反補貼稅”。其中,對來自柬埔寨的太陽能產品征收的關稅達到了荒謬的3521%。
文章認為,這或許在政治上有必要,可以維持美國太陽能產業的活力,但這永遠不會讓美國成為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太陽能產品出口國。
有分析指出,盡管拜登政府通過《通貨膨脹削減法》(IRA)向美國光伏行業提供了超過1000億美元的補貼支持,但特朗普對進口太陽能產品征收的關稅,正成為美國太陽能行業的一大“隱憂”。這一舉措的直接后果是,太陽能模塊的進口成本將顯著上升。
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電動汽車領域。貝蒂指出,歐盟正試圖將中國尖端生產技術融入其市場,但美國本土汽車產業受貿易保護主義影響,還傾向制造其他國家不想要的巨型高油耗皮卡,導致其正在打造一個技術含量低、價格高昂、無法與海外競爭對手競爭的電動汽車產業。
貝蒂退一步稱,美國仍具有優勢的一點在于其國內市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2019年的數據顯示,美國占全球商品進口總額的比例為15.4%,其最終需求占比為17.5%,遠高于中國的9.7%和歐盟的11.3%。
美國總統特朗普
文章稱,長期以來,美國一直利用其市場準入作為誘餌,來誘惑貿易伙伴降低關稅、采用美國的知識產權規則等。
這一戰略最后一次成功是2016年簽署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該協定旨在利用美國導向的經濟體包圍中國。但2017年,特朗普第一屆政府宣布全面退出TPP。群主退群后,剩余國家在日本的主導下,將TPP演變為《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刪除了在美國堅持下加入的知識產權相關條款。
貝蒂指出,自那時起,利用美國市場作為籌碼的前景日益渺茫,這不僅是因為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份額長期下降,還因為華盛頓的貿易協定帶來的負面影響。拜登政府試圖用“印太經濟框架”(IPEF)來恢復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但這只造成了困惑,IPEF試圖勸說伙伴國家采用美國的勞工標準和其它規則,卻不提供出口市場作為回報。
美國港口堆放大量貨物 資料圖
當前,特朗普用高關稅為威脅,要求貿易伙伴妥協來換取市場準入。貝蒂批評稱,“這完全是大棒,沒有胡蘿卜”,而且似乎,特朗普永久征收高關稅威脅的可信度取決于金融市場的波動,這讓他在達成協議后保持低關稅的可信度也大打折扣。
作為美國口中“最優先”的談判方,日本上周與美國的首輪關稅談判幾乎沒有取得任何進展。日本首相石破茂“雖然時間緊迫,但我們認為操之過急不能解決問題”的說法,被外界解讀為日本似乎希望用“拖字訣”來應對美方的施壓。
文章最后強調,特朗普發現美國已不再不可或缺,但他反復無常的行為讓情況更加糟糕,美國重掌全球貿易的可能性正加速變小。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