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是耳鼻喉科常見的疾病之一,雖然看似病癥不大,但卻給患者帶來諸多不適。北京崇文門中醫醫院耳鼻喉科的魏斌主任,在治療外耳道炎方面有著獨特的中醫特色防治路徑。
魏斌主任介紹,從中醫角度來看,外耳道炎的發生主要與風熱濕邪侵襲以及肝膽濕熱有關。當人體外感風熱之邪,或體內濕熱內生,循經上犯耳部,就會導致外耳道局部氣血不暢,引發炎癥。此外,過度挖耳等不良習慣損傷外耳道皮膚,也容易使外邪入侵,誘發外耳道炎。
在臨床治療中,魏斌主任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和體征進行辨證施治。對于風熱侵襲型外耳道炎,患者常表現為外耳道灼熱、疼痛,輕度紅腫,伴有發熱、惡寒、頭痛等全身癥狀。魏斌主任采用疏風清熱、解毒消腫的治法,常用銀翹散加減。方中金銀花、連翹、薄荷等疏風清熱,牛蒡子、桔梗、甘草等解毒利咽,通過清除風熱之邪,緩解外耳道的炎癥癥狀。
對于肝膽濕熱型外耳道炎,患者外耳道紅腫較甚,疼痛劇烈,或有黃色分泌物滲出,伴有口苦、咽干、目眩、煩躁易怒等癥狀。魏斌主任以清瀉肝膽、利濕消腫為治療原則,選用龍膽瀉肝湯化裁。方中龍膽草、黃芩、梔子清瀉肝膽實火,澤瀉、木通、車前子清利濕熱,當歸、生地養血滋陰,使肝膽濕熱得清,外耳道炎癥減輕。
除了內服中藥,魏斌主任還擅長運用中醫外治法。對于外耳道炎患者,會根據病情選用合適的中藥進行局部外敷。如用黃連、黃柏、大黃等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作用的中藥研成細末,用適量的香油或蜂蜜調成糊狀,敷于外耳道患處,可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減輕炎癥反應,緩解疼痛。也會采用中藥滴耳的方法,將經過炮制的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的中藥液滴入外耳道,達到局部治療的效果。
在預防方面,魏斌主任強調要養成良好的耳部衛生習慣。避免頻繁挖耳,防止損傷外耳道皮膚,給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可乘之機。游泳或洗澡后,要及時將外耳道內的積水擦干,保持外耳道干燥,減少細菌滋生的環境。同時,要注意飲食調理,少吃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避免助火生濕,加重體內濕熱。多吃一些清淡、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有助于增強身體抵抗力。
魏斌主任還提醒,一旦發現外耳道有不適癥狀,如疼痛、瘙癢、紅腫等,要及時就醫,不要自行盲目用藥或處理,以免延誤病情或導致病情加重。通過中醫內治與外治相結合的特色防治路徑,以及患者自身的日常注意,能夠有效防治外耳道炎,讓患者遠離耳部疾病的困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