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劉軼琳4月25日報道:正值上海市體育中考季,測試成績牽動無數家庭的心。記者走訪上海市兒童醫院減重門診了解到,部分家長因孩子體重超標影響運動能力,試圖通過"突擊減重"提升體育成績,近期醫院接診多起極端案例。該院內分泌科主任郭盛教授指出,突擊減重可能引發健康風險,科學體重管理需家校醫多方協同。
“孩子太胖,中考體育成了大難題!我們科室接診過很多面臨中考的胖孩子,有的家長上來就讓醫生幫忙開肥胖證明,寧可拿個低分也不想參加體育中考。還有的家長試圖通過短期極端方式突擊減重,讓孩子參加速成訓練營等等。”郭主任指出,部分孩子盲目追求快速減肥,期望通過參加所謂的特訓營實現“30天瘦30斤”。然而,減肥訓練營的突擊減重方式看似能迅速降低體重,實則會造成脂肪代謝異常,從而加重脂肪肝。而且,在快速脫水狀態下,可能還會對身體機能產生不利影響。更甚者,這種突擊節食行為還有可能誘發厭食癥。
還有家長在考前讓孩子參與高強度跳繩、跑步等,但體重基數大的學生若高強度跳繩、長跑,膝關節承受的沖擊力可達體重3-5倍,易造成運動損傷。“如果想通過科學的方式減重,恢復好的運動能力,或者希望孩子在中考體育能有所提升,我們一般建議至少提前半年甚至一年以上進行科學干預。”
郭主任表示,現在孩子的肥胖主要與“動得少”有關。他分析說:”居家學習導致運動量驟減,加上電子設備依賴和學業壓力,形成‘吃得多動得少’的惡性循環。"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學生放學后扎堆便利店攝入高糖飲料、油炸食品,夜間加餐缺乏運動,成為隱形致胖因素。因此,對于小胖墩,要重點控制晚餐碳水和零食攝入。”建議放學后以牛奶、水果替代高糖零食,晚餐減少主食比例,餐后安排適量運動消耗熱量。”
據介紹,面對復雜多變的兒童肥胖問題,上海市兒童醫院打造“精準醫學+全周期管理”診療體系,分級干預體系對于不同肥胖程度兒童,醫院提供差異化解決方案。對于普通超重患者,醫生會開具運動處方和飲食方案,同時配合中醫刮痧、耳穴等物理療法;對于嚴重肥胖患者,要合并代謝異常者采用藥物干預,14歲以上可謹慎使用二甲雙胍等藥物;對于極端病例,當出現嚴重并發癥且自主減重無效時,經多學科評估后可以考慮代謝手術。
事實上,通過科學的干預,很多孩子的體重是可以減下來的。兒童醫院內分泌科曾接診了一名體重近200斤的12歲女孩。父母誤以為其肥胖屬正常發育現象,僅短暫嘗試健身未果。一天,女孩突發視物模糊就醫,急診查出高血壓危象并緊急住院。內分泌科檢查發現她有月經紊亂、雄激素升高等癥狀,結合血糖、血脂、尿酸全面超標,確診高血壓、糖尿病及多囊卵巢綜合征。醫生采取胰島素控糖、藥物調節月經,聯合營養科定制低熱量飲食及康復科運動方案。經半年系統治療,女孩體重減掉了近50斤,月經規律,代謝指標顯著改善,視力也恢復了。
“青少年肥胖可能引發多重代謝疾病,但盡早通過醫學干預,還是有恢復的可能。”郭主任說,“對于到內分泌門診就診的肥胖兒童,醫生首先關注是否因疾病導致肥胖,及有沒有肥胖導致的健康問題,然后再進行針對性治療。對于有些因疾病問題導致肥胖的兒童,要先進行治療疾病,體重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各項指標正常的單純性肥胖兒童,則主要給予生活方式干預,包括飲食和運動等。”
很多家長會擔心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期,節食是否會影響正常發育。事實上,如果參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攝入量,兒童完全能夠吸收到正常發育所需的營養。減重的另一個關鍵則在于運動。目前兒童青少年運動的動力和機會相對較少,對此,家長應努力創造一些運動場景,陪伴孩子健康運動。
此外,睡眠對于體重也非常關鍵,一些兒童體重超標跟睡得晚、吃夜宵有直接關系。充足的睡眠能幫助肥胖兒童調整激素分泌,從而為減重創造良好條件,同時也能改善身高。只要能夠有效控制飲食和增加運動,超過九成的單純性肥胖兒童都可以實現減重。
郭主任強調,有的家長在體育中考后放松孩子的體重管理,這是不應該的。體重管理應是終身課題,需建立長效機制。他表示,孩子的健康管理需要家庭、學校、醫院三方協作。家庭中,家長以身作則控制飲食,創造家庭運動氛圍,避免"手機帶娃”;學校可以實施分層體育教學,開放課后運動場館,保障每日活動時間;醫院和醫務人員可以組建醫患隨訪群跟蹤管理,并深入社區開展健康宣教。
專家表示,減肥是一項專業的事情,為了避免對生長發育和心理造成影響,家長在發現兒童明顯發胖后,應及時前往專病門診尋求醫生的幫助。
相關鏈接|兒童肥胖的認知誤區
誤區1:兒童發育后自然會瘦
辟謠:如果日常熱量攝入沒有低于消耗,即使處于青春發育期,孩子也不會自然變瘦。因此青春期的孩子也要注意控制體重增長。
誤區2:牛奶當水喝更營養
辟謠:過多飲用牛奶會導致兒童攝入更多脂肪,并不利于健康成長。同樣用果汁、汽水等替代日常飲水同樣不可取。需要提醒的是,兒童在減肥階段飲水應當充足。
誤區3:身高比體重更重要
辟謠:一些家長特別關注孩子的身高,唯恐其將來長不高。但體重問題也同樣重要,超重往往會引發更多健康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