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重慶-重慶日報
4月24日,“開放的六月”四川美術學院畢業季2025研究生畢業作品展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盛大啟幕,展出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21個專業方向的1000余件作品,以多元語境、多元表達、多元呈現,盡顯時代之“新”、青春之“銳”,再度掀起一股藝術熱潮。
千余件作品
展現藝術新氣象
中國畫、書法與篆刻、油畫、版畫、雕塑、實驗藝術、設計、影視動畫……當天,走進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宛如走進藝術大觀園,21個專業方向的400余名研究生創作的1000余件作品,讓人眼花繚亂,盡顯視覺之美、空間之美、生活之美。
本屆畢業展以“科技與人文共生、傳統與未來對話”為核心脈絡,作品主題涵蓋綠色發展、文化傳承、城市更新、鄉村振興、數智生活等,展現出四川美術學院在藝術與科技跨界融合的先鋒探索及其成果。
其中,川美影視動畫學院的展區,以“多元創見·數智共生”為主題,以“科技賦能藝術”為核心理念,聚焦動畫藝術、廣播電視編導、廣播電視美術設計制作三大方向,全面展現了研究生在數字時代的學術探索與藝術突破。不少作品突破傳統媒介的固有邊界,通過人工智能生成技術、虛擬制片系統、三維掃描與實時渲染等前沿科技的應用,構建起跨學科融合的創新實踐場域,主題涵蓋歷史敘事、社會觀察、生態倫理與非遺傳承等多個維度,回應了智能時代的技術變革與人文思考。
如,研究生蔣子琳的作品《墨?中國動物》,就巧妙地融合了三峽的自然景觀和中國傳統水墨畫的藝術魅力,將三峽的四季更替與猴的生態狀況相結合,創作出了一部獨具水墨風格的動畫短片,讓人看到了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
川美設計學院展區,以“腹地智慧”為內核,以“藝科融合”為路徑,聚焦社會需求、文化傳承、前沿科技等領域,基于對現實問題的思辨與解構,傳統文化元素的思考與多維度轉化,跨域性與未來導向性的反思與研究,展現了廣泛的領域跨度與鮮明的多元特色。
如,研究生唐芮的作品《戶外服裝時尚與功能設計研究》,從對服飾的實際功能性需求出發,提出了“服裝是否可以成為臨時居所”的初始構想,充分運用了可拆卸結構、多用途轉化模塊和智能化細節處理,如服裝可變化為帳篷、睡袋、包袋、吊床等,還具備夜光、儲水、供電等多種附加功能,實現了“一衣多穿,一物多用”,并通過材質、結構、色彩、圖案等多維度探索,構建出了一個貼近生活、回應需求、富有創意的服飾系統。
川美實驗藝術學院則通過激光雕刻、數據流痕與跨媒介裝置,解構技術異化下的真實與虛幻,引發對生態倫理與人類文明的深度思辨,同樣回應了藝術與科技跨界融合的時代命題。
守正創新
創新表達優秀傳統文化
走進展廳,本屆川美畢業展作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表達是一大亮點。
如,川美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展區,就精彩呈現了研究生探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守正創新的多元面貌。其中,中國畫圍繞山水、花鳥、人物三個方向,或延續對傳統文脈的繼承,或反映對現實生活的寫照,或探索語言與圖示的創新;書法作品則分別以書法、篆刻等形式呈現,既賡續傳統文脈,也融入形式創新。
其中,研究生馬亦超的作品《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整體上取法二王、蘇米一路的帖學主流,而生宣的選用不僅豐富了黑白的墨色對比,更讓筆畫兼具強勁的線條張力。在書寫“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等內容時,有意用急速的枯筆筆觸,來呼應內容文本中情感的遞進;在書寫“也”“事”“開”等字時,格外注意營造上下字的銜接與左右字的對比,進一步豐富了作品整體畫面的表現力。
川美建筑與環境藝術學院展區,以“在地性研究”為方法論,題材涵蓋傳統建筑建構語言的創新營造、老舊社區景觀更新、街區中的居民共建、鄉建實踐中的建筑與景觀設計、西南地域景觀研究、當代文旅空間設計等熱點,探索了環境藝術在空間生產中的社會價值與文化表達。
全民共享
打造藝術嘉年華
服務社會與人文關懷,是本屆川美畢業展的又一大亮點。
如,川美造型藝術學院共展出了300余件作品,涵蓋油畫、版畫、雕塑、公共藝術領域,探索了豐富的、具有個性化的藝術方式。
在油畫上,作品或立足具象敘事,通過描繪人物與日常場景,建構出了具有情感溫度的視覺世界;或圍繞繪畫語言的結構展開研究,強調形式邏輯的建構與觀看機制的重組;或呈現出媒介轉換思維,通過綜合手段拓展繪畫邊界,生成跨域視覺表達。作品整體上折射出藝術實踐與理論思考相輔相成的軌跡。
在版畫上,以“版畫思維”為實踐內核,探索了傳統技藝在當代藝術中的創造性轉化。作品圍繞印刷技藝的當代轉譯、跨媒介傳播的場域實踐、藝術觀念的多元探索、數字技術與物質媒介的對話共生展開,不僅勾勒出青年學子的認知圖景,更以學科前沿的鮮活案例,共同構筑版畫發展的新生態。
在雕塑上,作品或心懷敬畏生命之念,用每一處起伏詮釋生命的堅韌與珍貴,綻放靈動生機;或滿溢熱愛生活之情,捕捉日常中的微光,將人間煙火鑄于金石,觸動心底溫情;或秉持觀照自然之態,將山川靈韻、草木芳華凝于一瞬,演繹天地大美……讓雕塑藝術在現代語境中得以創新發展。
“本屆川美畢業展,以多元空間為載體,全面呈現了川美高層次人才培養、高水平藝術創作、高質量開放辦學的最新成果。”展覽開幕式上,四川美術學院院長焦興濤表示。
“開放的六月”自2005年開創性舉辦以來,歷經二十載深耕,至今已成功舉辦到第21屆。從最初的校內畢業展,發展為如今備受矚目的文化盛事,去年接待觀眾約30萬人次,搭建起文化藝術展示、交流、體驗、鑒賞、消費的平臺,已成為川美乃至重慶的文化名片。
“本屆畢業展,對于學生而言,是學習的總結,也是邁向藝術生涯新征程的重要起點;對于學校來說,不僅是對教學成果的全面檢驗,也是全景式呈現新文科建設背景下育人成果的重要契機;對于公眾來說,這些作品帶來了新的藝術視角與思考,為藝術的交流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也為社會美育貢獻了川美力量。”焦興濤說。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5月16日,其間面向公眾免費開放,公眾可通過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小程序預約觀展。
(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新重慶-重慶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