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臨近,演出市場一片繁榮。演唱會、話劇、音樂會等文藝活動備受追捧,一票難求景象再現。在消費需求集中釋放的同時,退票糾紛、權責不清等問題也日益凸顯。4月25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結合近期投訴熱點,發布消費指引,助力消費者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時,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提醒,消費者在購票前務必仔細閱讀“購票須知”“用戶協議”等重要信息,詳細詢問相關內容。由于演出票品具有時效性和稀缺性,部分演出票“一經售出,不支持退換”,部分則允許在特定時間段內退票。消費者需特別留意退改期限、手續費標準等細節。對于“盲鳥票”“早鳥票”“演出票 + 酒店套餐”等預售票品,要關注演出時間、出票時間、座位分配及酒店情況等關鍵信息,若商家未明示,應謹慎購買。
退票時,消費者需分清原因。因個人原因退票,需按購票協議處理,可主動與平臺客服溝通,說明退改理由協商解決方案,如因突發疾病就醫,提供診斷證明后,部分平臺或酌情允許退票。若因演出突發情況、極端天氣等不可抗力,或主辦方單方面原因取消演出,消費者有權要求全額退款,且無需承擔手續費。
此外,消費者還需厘清“售票平臺”與“演出主辦方”的權責。售票平臺多為第三方中介,主要責任是如實提供票務信息、執行退改規則;演出主辦方作為活動組織者,負責籌備、宣傳及執行,若因主辦方原因導致演出變更或取消,消費者應直接向其主張權利,平臺有義務協助溝通。消費者可通過演出詳情頁查詢主辦方信息,遇權責爭議,可要求平臺提供聯系方式。
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強調,文化消費旨在追求精神愉悅,消費者應按需購買,避免“沖動購票”;購票認準主辦方官網及官方授權平臺,切勿私下交易。同時,妥善保存消費憑據,出現糾紛先與經營者協商,協商不成可撥打12345熱線向行業主管部門投訴,或通過96315熱線向消協組織反映。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薇
(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