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的張純如被發現死在車內,所有人都以為她是自殺,然而,19年后,她的一封遺書曝光,人們才知道,逼死她的兇手,竟然還好好的活在世上。
冒著生命危險,向全世界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的張純如,給家人留下一封遺書,然后被發現在車內自殺。
敢于公開和掩藏日軍侵華真相的斗士,緣何逐漸消沉,最后竟然走上絕路,張純如短暫的人生中,究竟經歷了什么?
“識相的話,你最好加入我們的組織,沒準還能保你安全。”
在宣傳第三本書《美國華人》時,一個陌生人在演講結束后,直接來到張純如面前,用充滿威脅的口氣說出了這些話。
張純如感到深深的不安,在《南京大屠殺》出版后,她曾經被日本大使言辭激烈的批評,受到過極端右翼團體寄來的子彈,但是這些都比不上撲面而來的惡意。
正是在第三本書簽售旅程結束后,張純如開始變得心事重重,一向風風火火、斗志昂揚的她,突然開始意志消沉、悶悶不樂。
那個當面威脅張純如的人到底是誰,已經成為了不解之謎,但是這無疑是張純如遭受壓力的冰山一角。
“如果我出生在那個年代,我恐怕早就是日軍炮火下的一具尸體了。”
對于自己為何要寫這樣一本沉重的書,張純如曾經這樣回答,有太多遇難者的哭訴被掩蓋,天性敏感的張純如,仿佛看到了自己在那場戰爭中的處境,因此她必須站出來發聲。
張純如從小就聽著家族在戰爭中逃亡的故事長大,她對這段歷史自然而然地開始感興趣。
這些故事,對張純如來說代表著中國人的苦難,她還不知道,以后這將成為自己的傷疤。
上大學后,張純如對文字的熱愛和對世界的好奇,驅使她放棄理工專業,轉投新聞系,成為了一名紀實作家。
第一本書導師建議她寫一些錢學森從美國回到中國的故事,那些驚心動魄的歷史令張純如興奮,第一本書大獲成功,鼓舞了張純如繼續創作。
她書寫的題材,自然是最熟悉的中國人和華人的故事。母親建議她試一試二戰時的中國,英文世界對這段歷史知之甚少。
張純如和母親徹夜長談,談論父母差點兒在戰亂中死生不復相見,談到南京大屠殺的恐怖和血淚,談到中國人抗戰的悲壯。
雖然生活在和平年代,張純如也為那段歷史動容,在搜集中國抗戰資料中,她接觸到了南京大屠殺的第一手資料。
那些殘忍的照片,幸存者身上觸目驚心的傷痕,眾生無法磨滅的悲痛記憶,讓張純如的世界為之震動。
無論過去聽過多少關于抗戰的故事,都不及幸存者親口訴說的震撼,張純如決心要把歷史真相公之于眾。
“有那么多戰爭受害者向我傾訴痛苦,就是自費出版,賺不到一分錢,我也要把這本書寫出來。”
當《南京大屠殺》登場暢銷書榜單,張純如哭了出來,無數個翻找資料埋頭寫作的日日夜夜,那些資料的沉重壓得張純如喘不過氣來,但好在終于有了出口。
張純如馬不停蹄投入宣傳,她參加電視節目,為南京大屠殺的死難者和幸存者發聲,與那些狡辯的日本極端右翼勢力抗爭。
一路上遭遇了許多威脅,日本指責她的書錯誤連連,還有投機的人勸她趁著熱度從政,這些紛爭讓張純如深感憂慮。
父母擔心她承受不住,勸她不要書寫這么沉重的題材,張純如卻說,她不能背棄那些信任她的老兵。
2004年8月,張純如驚恐地給父母打電話,稱有人在旅館外窺視她。這時張純如的狀態已經很不好,被確診為精神疾病,沒過兩個月,張純如用一把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太軟弱,無法承受未來那些痛苦和煩惱的歲月,請原諒我。”
張純如在遺書里,寫下了自己一直以來的承受的壓力。因為這本《南京大屠殺》,張純如常年忍受日本極端右翼團體的攻訐,而張純如的疾病,也沒有得到正確的治療。
外界的壓力和自己的心理負擔,最終導致張純如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參考資料:張純如-百科收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