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上海政協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點舉辦外籍人士建言“十五五”規劃編制座談。上海市政協邀請多位駐滬領館領事及外籍友人,圍繞上海市“十五五”規劃中的入境旅游發展發表真知灼見。從簡化支付流程到增設國際直航,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務實建議,既為城市入境游發展提供了新思路,也展現了協商民主的智慧。
入境旅游在促進經濟發展,展示城市形象,增進文明互鑒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程梅紅應邀到會介紹情況。目前,我國對國外38個國家實施單方面免簽政策,240小時的過境中轉免簽政策,郵輪入境免簽政策等。2024年的1~12月,上海接待入境游客670.59萬人次,同比增長84%。今年前3月,上海接待入境游客量為174.29萬人次,同比增長37%。
今年是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越南駐滬總領事阮世松認為,中越兩國持續深化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也為旅游業發展帶來了新氣象。2024年,越南接待中國游客370多萬人次,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更躍居越南最大外國客源市場。
入境游客的“進得來”與“游得好”,是旅游產業發展中的重要環節。泰國駐滬總領事彬娜·安平樂建議做好海外游客抵達前的準備,例如在海外主流旅游平臺及社交媒體推出多語言版本的“上海行前指南”,涵蓋支付、通信、交通等實用信息。尤其對如何綁定國際銀行卡至支付寶/微信支付、下載必要應用程序(如導航、翻譯軟件)、博物館預約流程等,做好多語種的說明,以減少游客因信息不對稱產生的使用障礙。讓外籍游客進入中國后,能更好地融入當地消費環境,享受與中國居民相同的支付體驗,提升旅游的滿意度和舒適度。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駐滬總領事邯伯盼表示,上海市政協所搭建的平臺,讓外籍人士有機會參與城市發展討論。談及如何塑造上海國際化都市形象,邯伯盼建議,采取多維度創新策略:通過社交媒體傳播上海故事,吸引年輕群體,激發他們對都市文化的共鳴;同時,與國際知名內容創作者建立合作,制作多語種的內容,從而吸引更多外國人了解上海。同時他建議加密上海與重點海外城市的直航頻次,通過新增國際航線,提升交通便利性。此外,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術創新 應用場景,將AI運用到旅游推廣中,以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式吸引國際游客。
斯洛伐克駐滬總領事伊戈爾·帕佐拉克認為,上海市政協主動征求在這里工作和生活的外籍人士對城市發展的意見建議,這種透明、開放的實踐值得點贊。“這樣的機制讓我們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我們與本地市民一樣,渴望為這座共同生活的城市貢獻力量。我的家人已扎根于此,就像上海的本地市民一樣,希望這座城市發展得更好。”
原標題:《建言上海“十五五”,外籍人士獻策入境游升級》
欄目編輯:趙菊玲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解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