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外網
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的蒙內鐵路內羅畢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韓旭攝
4月24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同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肯尼亞總統魯托舉行會談。兩國元首一致同意將雙邊關系定位提升至新時代中肯命運共同體。近年來,中肯兩國經貿合作不斷深化、人文交流更加活躍、共建“一帶一路”取得豐碩成果,兩國攜手共進、合作共贏,做現代化道路上的同行者和真朋友。
貿易通暢讓兩國人民生活更多彩。中肯建交62年來,雙方貿易合作不斷取得新突破。目前中國是肯尼亞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國,肯尼亞是中國在東非的最大貿易伙伴。2025年一季度,中國對肯尼亞進出口161.3億元,同比增長11.9%,連續6個季度保持增長。2022年至今,肯尼亞已成為中國鮮食牛油果第三大進口來源地,累計進口鮮食牛油果6892.5噸。螃蟹、干海參等肯尼亞特色農產品也被送上中國普通家庭的餐桌,在這過程中,中企研發的冷藏運輸車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助力肯尼亞新鮮農產品高效運輸。近年來,中肯在清潔能源開發和綠色低碳轉型方面不斷深化合作,中國電動汽車、電摩托車依托成熟的技術,量身打造符合當地市場需求的車型,在肯尼亞大受歡迎。在肯尼亞首都內華達,出租車司機帕特里克·奧皮奧說,自己以前開的是燃油車,得知中國電動汽車進入肯尼亞市場后,便毫不猶豫換了中國電動汽車。奧皮奧還表示,“看到我的電動汽車為實現綠色目標作出了貢獻,我為此感到自豪。”如今,肯尼亞約有400家中資企業,從電子元件到家電、手機,再到高端裝備,“中國制造”不斷豐富肯尼亞市場選擇。
共建鐵路為肯尼亞發展帶來機遇。作為中肯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旗艦項目,中肯兩國共建的蒙內鐵路、內馬鐵路延綿600公里,從蒙巴薩到內羅畢再到奈瓦沙,極大便利了肯尼亞民眾的生活。“以前只能乘坐汽車,不僅花費時間久,還經常碰上堵車。”因工作原因需要經常往返內羅畢和蒙巴薩的建筑工程師沙德拉克表示,“現在不僅車廂環境好,運行平穩舒適,還能夠準時到達,一點也不會耽誤事。”蒙內鐵路自建成至今,已安全運行7年多,累計發送旅客1286萬人次、貨物3287萬噸,不僅帶來了先進的中國鐵路技術、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還為肯尼亞直接和間接創造了7.4萬個工作崗位。拉穆港、蒙巴薩油碼頭、內羅畢快速路等中肯共建項目也助力肯尼亞完善港口、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促進了肯尼亞與烏干達、盧旺達、剛果(金)等非洲內陸國家的互聯互通。未來,中肯兩國還將依托路網,推動產業聯動融合發展,合作建設陸海聯動、協同發展的中非互聯互通網絡。肯尼亞《人民報》援引非洲政策研究所中非中心執行主任丹尼斯·穆內內的話說,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有力促進肯尼亞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為肯尼亞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人文交流活躍,中肯人民友誼長久。在肯尼亞喬莫·肯雅塔農業技術大學的中國科學院中非聯合研究中心,肯尼亞農民約翰·歐瓦接受中方種植管理培訓后,不禁感嘆道,“中肯農業合作不僅帶來了豐收的碩果,更帶來了生活的改變”;在肯尼亞魯班工坊,當地學生杰奎琳·莫卡亞經過4年多的學習,在云計算與信息安全這一專業領域收獲了不少知識,如今她夢想成為一名優秀的云計算架構師;在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為中企肯尼亞雇員開設的“中文+工程”培訓項目,通過工作場景下的高頻詞匯以及日常對話培訓,提升了中肯團隊的溝通效率,促進文化交流融合……一堂堂課程,見證了中肯在糧食安全、人工智能、文化交流等領域的合作。目前,中國也正成為肯尼亞學生出國留學和旅游的首選目的地之一。曾在天津師范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的姆布瓜,學成歸國后成為了一名中文教師,不僅在課堂上教授漢語,還在假期組織學生前往中國游學,幫助更多非洲學生接觸和學習漢語以及中國文化。肯尼亞《旗幟報》記者布萊恩刊文稱,近年來,通過與中國的合作,肯尼亞在人才培養方面受益良多,希望中國未來能繼續與肯尼亞加強合作。
展望未來,中肯將致力于落實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果,推動中非合作高質量發展,把中肯關系打造成為構建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典范。(海外網評論員)
海外網版權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