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有這樣一件事被掛上了熱搜。
西安美院的運動會上,一位舉牌女生,因外貌太過出眾而火出了圈,爭議不斷。
潔白如雪的皮膚,如綢緞般柔順的黑色長發,再加上精致立體的深邃五官。
確實美得和周圍的人仿佛不在同一個圖層。
然而,舉牌視頻爆火之后,評論區里點贊最高的評論,都是在質疑批判的:
有說她長得嚇人,是AI的;
有說她過度美顏大濃妝、全身假的;
有說她整容臉科技臉,看得人恐怖谷效應都犯了的。
有校友看不過去,主動站出來為她發聲。
原來,這位女生是位聽障人士,小時候因為發燒導致雙耳失聰,因為治病耽誤了最佳上學年齡。
不幸的遭遇讓她小時候成績不好,被孤立,她卻沒有自暴自棄,而是默默努力。
從倒數幾名考到了班級前三名,最后考上了西安美術學院的特殊教育藝術學院。
姑娘本身性格很好很有禮貌,很多人想跟她合照,她一點也沒有不耐煩。
每一次都積極反饋,說不了話就用點頭和鞠躬來代替表達。
她后續也出來大大方方地承認,自己確實做過醫美項目,還植過發。
但事實上,她沒整之前就已經特別漂亮,高中時期就是全校出名的校花了。
然而,她的聾啞人身份、她努力學習認真生活的過往,并沒有讓評論區的網友變得善良一點。
除了繼續圍攻她的外貌之外,還多出一批開始意淫的人:
“這女的很吃香,我太想找個啞巴老婆了,現在家里只有絮絮叨叨的老婆。”
編“這才是完美的老婆,又漂亮身材又好,還不會罵我。”
“長得美,還閉嘴,不會嘮叨,不會頂嘴,誰能娶回家,想想都挺美!”
這是大白天喝了幾斤就開始做白日夢了啊?
把她人的傷痛當作自己“抖機靈”、調侃的談資,將她人的生理缺陷異化為自己幻想的素材。
02
你會發現當下時代,很多殘障人士都面臨著這樣的困境:
被嘲笑、被指指點點、被臆想被造謠......沒有得到應有的理解和尊重。
比如,有位00后的無手女孩,長相甜美,性格也樂觀開朗。
3歲時不小心掉進石灰池,導致雙手被燒,但她卻能用殘肢把自己照顧得很好。
她的丈夫和她很恩愛,發視頻記錄下老婆的孕期日常,結果被一堆私信追著辱罵。
滿屏都是不堪入目的字眼,詛咒人家孩子、羞辱殘疾的媽媽。
而另一位無手女孩,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到殘障群體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易之處,就拍了個無手女孩如何更換衛生巾的視頻。
她艱難地用殘肢和牙齒,無比費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才能換好一塊衛生巾。
她不是什么網紅,也不是公眾人物,就是個普通女生,單純只是想呼吁這個社會關注殘障人士的需求。
然而,網絡上卻有人因為她的這個視頻而對她開黃腔,質疑她的穿著打扮,惡意攻擊她的相貌。
再比如,一位盲人在盲道上走路,一位騎摩托車的路過把他盲杖壓壞了。
還倒打一耙,說他故意把棍子往他車輪底下塞,說他根本不是盲人,言語爭執中還拿著盲杖打盲人。
盲人全程跟他溝通都帶著哭腔,又委屈又無助,但那位摩托車大叔卻完全不覺得自己有錯。
對于殘疾人,一部分的態度是這樣的:高高在上、毫無同理心。
“正常人憑什么要給盲人讓路?特殊群體還想上桌吃飯了?”
而另一部分人,則屬于“無知的惡”:
他們根本沒辦法體會到殘障人士的困難,常常做出一些造成人家困擾的事。
比如,前幾天成都就有位62歲的大媽,為了賣廢鐵,把盲道凸起的不銹鋼條給撬走了。
為了貪圖那一點蠅頭小利,根本不考慮自己的行為會給盲人出行帶來怎樣的危險。
就像《殺死一只知更鳥》中寫道:
“你永遠不可能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來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
可當你真的走過他的路時,你連路過都覺得難過。
03
好在,也許是因為有了陰影,光明才能顯得更加耀眼。
我們身邊還是有很多能夠理解、尊重、關愛、幫助殘障人士的善良之人。
比如,前段時間的寧夏,地震來臨的瞬間,監控攝像頭記錄下了這樣一幕:
當同學們都在慌亂地往教室門口擠的時候,一位男孩在沖出教室的一剎那,發現身后還有一位腿腳不便的同學。
于是便迅速折返回來,背起那位同學跑出了教室。
這種放棄獨自逃生、在危難關頭毫不猶豫幫助他人的行為,讓他后續收到了很多嘉獎。
再比如,有位盲人小姐姐回家過年,1200公里的春運路途,一路都有高鐵的工作人員陪同。
車上也有很多好心的乘客幫助她,鄰座有位陌生小姐姐,還讓她摸摸綠植。
真的永遠會為人與人之間,那些溫暖的瞬間而感動。
還有一位外賣小哥,有一次在送外賣時,發現那位顧客大姐癱瘓在床,又沒人照顧,吃飯很不方便。
于是在那之后的5年時間里,這位小哥在為她送餐時,都會暫停接單15分鐘。
主動幫她擺好餐具,等她吃飯,在她吃完飯后才幫忙收拾好,帶著離開。
垃圾
但因為不是每一次都能接到大姐的訂單,所以他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周邊的其他外賣小哥,讓大家一起幫忙。
在他的號召下,有超過一百名的外賣騎手,自愿加入到了這個15分鐘的陪伴活動中。
這種愛心幫扶,持續了5年,直到大姐離世后才結束。
04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美國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的學術講座上,有學生提問:
“人類文明的最初標志是什么?”
不是陶罐或鐵器,也不是碾米的工具,米德教授的回答是:
“一根受傷后又愈合的股骨。”
因為在一個完全野蠻的部落里,個體的生死,純粹取決于殘酷的叢林法則——優勝劣汰。
一個摔斷了大腿骨的原始人沒辦法行走,也無法采集食物,而這根骨頭需要休息數月才能愈合。
愈合的大腿骨就意味著,他沒有被同伴拋棄,有人幫助他、照顧他、為他帶回食物,幫他逃離危險。
米德教授意味深長地說:
“這就標志著原始人類開始懂得了憐憫,而憐憫,正是文明與野蠻之間最根本的區別。”
是啊,人類文明的曙光里,早就包含著對特殊群體的接納與照顧。
希望能有更多人,能擁有根植于內心的同理、善良、慈悲和憐憫,能尊重那些穿越寂靜長夜依然綻放的靈魂。
共勉。
作者:小椰子,個人成長領域作家,全網粉絲量破200萬。關注我,用獨特視角解讀社會事件,陪你一起每天認知升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