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歷史上極為繁盛的平安時代,與中國的交流空前繁盛,尤其是在文化上積極效仿盛唐。遣唐使為日本帶回了大量中國書家的名作,除了王羲之等“先賢”的書跡之外,也有歐陽詢、褚遂良等當朝“時賢”的書作或拓本。如學問僧最澄在他的《法門道具等目錄》中,即舉出他曾帶回“歐陽詢書法大唐拓本二枚”。
嵯峨天皇
成為日本書法經典的天皇
《李嶠雜詠殘卷》1
嵯峨天皇是日本第五十二代天皇,是平安時期的大書法家,與空海(774~835)、橘逸勢(782~842)并稱“平安三筆”。
日本書法的歷史較中國書法史簡單地多,無非就是“”三筆三跡”外加十余大家。其中“平安三筆”的分量,就相當于中國的二王,在日本屬于宗師級別。
《李嶠雜詠殘卷》3
嵯峨天皇純然唐法,一手純正歐氏風格矗立于三筆三跡之巔,極大彌補了學習歐體行書資源不足的空白,站在書法史角度來看,歷代學歐者嵯峨天皇可以排在第一座次,這和當時中國的的唐風書法法帖被大量而廣泛地傳播到日本,因此日本書法史進入了唐風書法發展的全盛時期有關。
《李嶠雜詠殘卷》4
《李嶠雜詠殘卷》5
嵯峨天皇獨鐘歐陽詢
嵯峨天皇作為弘仁時代的最高權威,積極地推進新文化政策而帶來了盛唐文化的全面繁榮,而嵯峨天皇又是中國書法的最大推動者,是歐陽詢父子最大的堅強的超級粉絲。
《李嶠雜詠殘卷》6
嵯峨天皇的書風形成受到了歐書的重要影響,空海和橘逸勢的書風都比較接近于王羲之一路,原是當時普遍的風氣,而嵯峨天皇卻獨鐘歐陽詢,此則突顯出他與眾不同的眼光。可以想見以他的地位和方便能看到的歐氏父子的真跡有多少!
《李嶠雜詠殘卷》7
空海和尚曾將他遠渡中國帶回來的名品真跡呈獻給嵯峨天皇,其中就有歐陽詢真跡一件。即便在中國,唐之后一般人都不可能有他那種優越方便,又以身體力行,他823年所書《光定戒牒》及《李嶠雜詠殘卷》等作品無論結字用筆都深得歐體行書三昧,風神峻拔極為動人,開歐書一代風氣,足堪后世經典。
《李嶠雜詠殘卷》8
嵯峨天皇書法中的歐陽詢因素
《李嶠百詠斷簡》是嵯峨天皇書寫唐人李嶠的120首詠物詩集。這件作品施墨敦厚豐腴、用筆勁健險絕、結體收放質樸自然 ,極得歐陽詢書法之精髓。但縱觀嵯峨天皇整體的書法風格,在學習和創作上并沒有墨守于唯一的歐風書法,而是注重于對多種書風的汲取,并能以自己全面的文化素養和政治家的敏銳加以融匯,這種藝術思想的形成正同空海的書法風格一樣自出一緒。
《李嶠雜詠殘卷》9
據日本《書道全集》第十一卷載:嵯峨天皇和空海在書法的學習和交流上有數十年比較親近的交流,公元811年6月空海把從中國帶回來的《劉希夷集》和《王昌齡詩格》奉獻給天皇;同年8月又把唐德宗的真跡獻給嵯峨天皇;812年6月又送了四 支貍毛筆給天皇等等。
《李嶠雜詠殘卷》10
這些交往也從另一個角度明證了空海的書法對嵯峨天皇書法產生的直接影響,這些影響并非是空洞的,而都直接反映在他的書法作品之中。《光定戒牒》相對于《李嶠百詠斷簡》則更具有代表性。
《光定戒牒》1
《光定戒牒》2
《光定戒牒》書寫于823年,現存滋賀縣的延歷寺中。《光定戒牒》是嵯峨天皇于弘仁十四年(823)為最澄的弟子光定(779—857)書寫的受戒證明書。這幅宸翰將歐陽詢的楷書和空海大師的行草書巧妙地交織在一起,體現了他對歐陽詢書法的仰慕和空海書風對他的強烈影響。
其書筆力遒勁,具有從容不迫的王者之風,為平安時代唐風書法的重要代表作品。
《光定戒牒》3
《光定戒牒》4
雖然日本書法史比起中國要遜色很多,但日本的書寫用具制作的還是高水準的。
▍素材來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