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江城街道協調環衛部門出動送水車送水。彭朝銀攝
“縣里發的抽水機已經到了,大家有需要的可以到村委免費借用。”4月23日,浦北縣江城街道長田村黨組織書記劉謀軍通過工作群發布的這條信息,迅速在村中傳開,由于持續高溫少雨天氣,群眾生產面臨嚴峻考驗。“旱情就是命令!”街道黨工委第一時間吹響抗旱集結號,全體黨員干部迅速響應,在各項關鍵環節沖鋒在前,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守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走村入戶傳 “良方”,摸排需求暖民心
“挨家挨戶走訪,確實辛苦,但是現在必須將各村受災情況摸清楚,才能更好地開展下一步工作。”江城街道辦事處主任陸洪麟介紹。
為全面掌握干旱受災情況,江城街道將黨員干部劃分15支黨員先鋒隊,下沉各村(社區)開展抗旱工作,大家帶著《江城街道抗旱服務指南》和物資需求登記表,挨家挨戶走訪,將科學抗旱知識送到群眾手中,精準摸排群眾的物資需求,同時查看家中現有的抗旱物資是否充足。對于獨居老人、困難家庭等特殊群體,更是重點關注,確保不落下一戶一人。根據物資需求登記表,迅速整理、調配物資,為后續工作做好準備。截至目前,共發放抗旱服務指南2.2萬份,收集群眾急需解決問題16個。
樟家社區志愿者為群眾抽水灌溉。劉全業攝
送水送物解民急,黨員一線顯擔當
平六社區種植大戶黃建東的52畝大紅柑最近面臨干旱問題,再持續五天今年的收成肯定會受影響,這可愁壞了他和家人。平六社區對照前期摸排的需求清單,將該情況匯報給江城街道,由街道協調一臺環衛部門灑水車,為他的農作物送去了“及時雨”。
面對旱情,江城街道黨工委迅速啟動應急機制,第一時間召開抗旱救災專題部署會,組建由街道領導班子牽頭成立應急指揮部、各村(社區)工作組、村(兩委干部)充實到黨員先鋒隊,明確職責分工與任務節點。實時更新各村(社區)受旱情況,將現有物資統一調配,主動對接上級部門支援抽水機15臺,啟用應急物資儲備倉庫,對抽水泵、水管、水桶等抗旱設備進行全面檢修,并建立物資動態管理臺賬,確保物資使用去向清晰、調配高效。黨員先鋒隊化身抗旱服務隊,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利用灑水車、抽水機等設備,按照輕重緩急重點保障急需用水的農作物,對大紅柑、荔枝、玉米、蔬菜等耐旱性較差的作物優先灌溉。同時,針對轄區內孤寡老人、殘疾人等特殊人群,黨員主動上門服務,優先保障用水。看到自家果樹有了水,黃健東臉上有了笑容,他說:“此次灌溉至少可保障果園一個月的用水需求,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感謝政府的支援。”
農技指導到田間,科技下沉助生產
科學用水能夠將旱情影響降到最低,江城街道集中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走到田間地頭指導群眾開展防旱工作。在公家村的大紅柑果園內,江城街道農業服務中心主任陳釗正在指導果農黃華良修剪枝葉,“您看這些過于茂密的徒長枝,不僅消耗養分,還會加劇水分蒸發,要及時剪掉。” 他邊說邊示范。同時針對大紅柑果樹因旱情引發的炭疽病、缺素癥、黃葉病等問題,現場開具“藥方”。服務隊成員寧東海則針對水稻種植戶,推廣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并指導農戶科學施肥,增強作物抗旱能力。此外,街道還免費向受災農戶發放耐旱作物種子,從品種選育源頭提升農業抗旱水平。
“下一步,我們將強化水資源統籌管理,充分發揮水庫調蓄功能。” 江城街道黨工委書記陳琰表示,街道將聯合水利、農業等部門,科學謀劃一批小型農田水利項目,包括新建蓄水池、改造灌溉管網等。同時,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建議,確保項目規劃既符合實際需求,又能實現長期效益,全面提升轄區抗旱減災能力。(劉海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