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海傳統制造業重鎮與產業高地,嘉定區坐擁密集分布的廠房倉庫與龐大的中小微企業集群,歷來是城市火災防控的“主戰場”。近年來,伴隨產業重心向市郊加速轉移,區域產業形態日益復雜,倉儲規模持續擴容,外來人口集聚催生大量違章建筑與"三合一"場所,火災防控形勢愈發嚴峻。
面對挑戰,嘉定區以系統性治理思維破局,自2022年起將消防安全綜合整治與盤活低效用地、產業轉型升級深度融合,連續開展多輪廠房倉庫專項整治行動。通過精準施策打出"組合拳",區域消防安全態勢發生根本性轉變:2024年全區廠房倉庫火災起數較整治前下降45.5%,直接財產損失銳減98.3%,特別是今年以來僅發生6起火災、損失8.2萬元,整治成效獲得數據驗證。這場以"防得住、控得牢、管得好"為目標的攻堅戰,正重塑著嘉定產業空間的消防安全生態。
治理消防隱患,摸清底數是關鍵的第一步。為此,嘉定區創新構建起“網格捆綁、掃街排查、風險分級、掛賬銷號”的高效工作機制。該機制一經落地,便迅速在全區范圍內掀起一場地毯式排查風暴,覆蓋全區12696棟廠房倉庫建筑以及17365家各類單位。通過細致排查與科學評估,全面完成了風險等級評定工作,為后續精準治理提供了堅實依據。
針對排查出的1255處C、D級高風險點位,嘉定區秉持“靶向施策、精準整改”原則,逐一制定“一點一方案”,明確整改措施、責任人與時間節點,確保整改工作無死角、全覆蓋、見實效。同時,為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消除安全隱患,嘉定區出臺了詳細的監管執法工作指引,以雷霆之勢嚴厲整治違法搭建、違規住人等突出問題。自2023年以來,嘉定區重拳出擊,累計關停、清退風險企業900余家,拆除違法建筑面積可觀,清退“三合一”場所居住人員眾多,有力凈化了區域消防安全環境。
在全面摸清隱患臺賬、筑牢安全基礎后,嘉定區并未止步于此,而是進一步精準發力,打出了一套“組合拳”。當地以嚴格的準入標準和動態管理機制,對問題嚴重、效益低下的企業實施“關停并轉”,從源頭上規范廠房倉庫的出租轉租行為,有效遏制了低效、高風險企業的無序擴張。
今年,針對“廠中廠、園中園”領域存在的亂象,嘉定區更是多管齊下,從土地房屋規劃、生產經營規范、消防設施配備、人員安全培訓、日常管理機制、應急處置能力等六個關鍵維度,全面推進綜合整治工作。為確保整治工作落地有聲、取得實效,嘉定區創新性地將廠房倉庫消防安全專項行動納入全勤網格評價體系,將消防工作考核管理延伸至村居一級,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消防安全責任網絡,為區域消防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向好提供了有力保障。
為推動企業安全意識從被動接受監管的“要我安全”向主動履責的“我要安全”轉變,嘉定區正推動構建政府引導,保險與專業機構、企業共同參與的市場化、社會化安全治理模式。其中全市首創的“安嘉保”商業保險項目頗為典型。據了解,“安嘉保”由區財政出資,聯合太平洋保險公司為1256家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以上、符合產業導向的企業提供托底責任保險,并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開展風險減量服務。截至目前,已完成867家試點企業首輪檢查,發現隱患3089處,整改率達83.17%。同時,“安嘉保”線上平臺與區級“安嘉行”平臺互聯,強化風險預警監測,并建立閉環管理機制。
如今,走在嘉定區的廠房倉庫區域,安全氛圍越發濃厚。嘉定區用實際行動證明:系統治理、多元共治,才是破解消防難題的關鍵。未來,嘉定區將繼續鞏固整治成果,持續優化消防安全管理,為城市安全發展保駕護航。
原標題:《廠房倉庫火災數量下降近半,這個工業大區如何做到?》
欄目編輯:李一能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曹博文 實習生 齊媛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