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軍事格局的大棋盤上,海軍力量一直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近期,俄羅斯媒體《軍事評論》的一則報道,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層浪。
其宣稱,在未來至多 10 年的時間里,中國海軍有望超越美國海軍,接手制海權,這一觀點在評論區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與爭議。那么,這一驚人預言究竟是基于怎樣的考量?中國海軍與美國海軍目前的發展態勢又如何?讓我們一同深入探究。
俄媒在其報道中指出,美國海軍如今正面臨著諸多棘手難題。從艦艇建造方面來看,其高科技船舶的建造進度宛如蝸牛爬行,遲緩得令人咋舌。與此同時,現有船舶的維護狀況也不盡如人意,由于缺乏適當的保養與維護,這些船舶想要進行現代化改造更是難上加難。
俄媒甚至大膽預測,再過 7 至 10 年,美國海軍或許將陷入 “無人可用、無艦可出” 的尷尬境地,屆時,當中國艦隊在大洋上揚帆起航時,美國海軍恐怕只能徒呼奈何。
為了支撐這一觀點,俄媒也擺出了一系列有力證據。
首先,從美國海軍公布的 2025 年預算草案來看,其向國會請求的預算高達 2580 億美元,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其中僅有 260 億美元被分配用于造艦。
而這有限的資金,僅僅能夠建造 6 艘新戰艦,包括 1 艘弗吉尼亞級攻擊潛艇、2 艘伯克級驅逐艦、1 艘星座級護衛艦、1 艘圣安東尼奧級登陸運輸船塢艦以及 1 艘美國級通用登陸艦。
此外,這 260 億美元中還包含了 3 艘在建艦艇的部分費用,如 2 艘福特級航空母艦和 1 艘哥倫比亞級彈道導彈潛艇。
美國海軍原本雄心勃勃,計劃將艦隊規模擴充至 350 艘。但現實卻給了他們沉重一擊。現代艦艇的正常使用壽命一般在 30 至 40 年,按照這一標準,美國海軍平均每年需要建造 12 至 14 艘新艦艇,才能維持艦隊的合理規模與戰斗力。
更何況,美軍現役艦艇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服役超過 20 年的中老舊艦艇,這就意味著每年需要建造的新艦艇數量理應更多。然而,如今花費 260 億美元卻僅能建造 6 艘新艦艇,如此高昂的成本,堪稱前所未有。這一局面直接導致美國海軍的艦隊擴充計劃徹底化為泡影。
當前,美國海軍面臨的最大困境或許就是 “有錢也難造軍艦”,而這一困境的根源,正是美國造船業的急劇下滑。曾幾何時,美國將商船和造船廠視為至關重要的戰略資產,并給予政府補貼以扶持其發展。
然而,到了上世紀 80 年代,美國政府卻突然取消了相關補貼。這一政策上的重大轉變,使得美國造船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迅速失去優勢,規模不斷萎縮。
如今,美國造船業僅靠軍用造船勉強維持著微弱的存在感。在全球造船業的大格局中,中國憑借著強大的實力,占據了全球 46.59% 的市場份額,穩坐頭把交椅;韓國以 29.24% 的份額位居第二;日本則以 17.25% 的份額位列第三;而美國的市場份額僅為可憐的 0.13%。
不僅如此,美國現有的大型造船廠數量也大幅減少,如今僅剩下 7 家。更為糟糕的是,這 7 家造船廠的生產能力也都出現了嚴重問題。
近年來,美國海軍一共訂購了 88 艘艦艇,然而,令人失望的是,這些艦艇的建造進度全部落后于計劃。其中,首艘星座級護衛艦的交付時間更是推遲到了 2029 年;第一艘哥倫比亞級潛艇的交付時間也被推遲到 2028 年,甚至可能要拖到 2029 年;
新型弗吉尼亞級潛艇的交付時間同樣延后,預計要三年后才能交付;就連備受矚目的福特級航空母艦,其生產進度也推遲了兩年之久。
2025 年 4 月,美國國防部發布的一項調查結果,更是讓美國海軍的處境雪上加霜。調查顯示,美國造船業目前正面臨著熟練工人極度短缺的嚴峻問題,這一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了艦艇的建造進度。
現有的造船廠不僅難以按時完成已經簽訂合同的艦艇建造任務,更別提增加艦艇產量了。事實上,美國造船廠目前流失技術工人的速度遠遠超過了雇傭速度,尤其是離職或退休的技術工人數量居高不下,已經引發了嚴重的人員短缺危機。
即便五角大樓投入大量資金,也未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無奈之下,五角大樓在 2025 年僅計劃訂購 6 艘新軍艦,試圖通過減少訂購數量,讓美國造船廠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處理積壓的訂單。
除了工人短缺,美國海軍還面臨著另一個棘手問題 —— 艦艇設計人員的持續減少。在冷戰時期,美國海軍擁有多達 1200 名艦艇設計人員,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這一數字已銳減至僅 300 人。設計人員的大量流失,直接導致美國艦艇設計問題頻出。
冷戰結束后,美國海軍新一代艦艇幾乎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例如造價高昂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在建成后才發現存在諸多嚴重缺陷,可謂是花費巨資卻造了一堆 “問題艦艇”。
美國海軍不僅在建造新艦艇方面困難重重,在維護舊艦艇方面同樣面臨著巨大挑戰。目前,美國擁有四家國有造船廠,這些造船廠配備了 17 個干船塢,專門負責為海軍艦艇提供維護、維修和升級服務。
然而,根據 2022 年美國政府問責局的指出,在 2015 財年至 2019 財年期間,由于航母和潛艇維護的延遲,美國海軍每年相當于損失了 “超過半艘航空母艦和三艘核潛艇” 的戰斗力。這一數據充分反映出美國海軍在艦艇維護方面的效率低下與嚴重不足。
反觀中國海軍,近年來的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突飛猛進。在造船業方面,中國擁有多達 20 家大型造船廠,這些造船廠不僅能夠承擔軍用艦艇的建造任務,還在民用商船領域展現出強大的實力。
與此同時,中國還配備了 140 個干船塢,這些干船塢能夠為艦艇提供快速、高效的維護和維修服務,其維護航母的速度更是讓美國望塵莫及。
在艦艇建造方面,中國不僅建造速度快,而且建造質量也在不斷提升。各類新型艦艇如 “下餃子” 般陸續下水服役,從先進的驅逐艦、護衛艦,到具備強大作戰能力的航母,中國海軍的裝備現代化水平正不斷提高。
在國際舞臺上,中國海軍始終秉持著和平、友好的原則,積極參與國際人道主義救援、反海盜等行動,展現出大國海軍的擔當與風范。
例如,中國的 “和平方舟” 號醫院船,多次遠航至亞非多國,為當地民眾提供免費的醫療救助服務,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
在聯合軍演方面,中國海軍與其他國家海軍聯合開展的演習,也多以反海盜、聯合搜救等非傳統安全領域科目為主,旨在共同維護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當然,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盡管中國海軍近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與美國海軍相比,在某些方面可能仍存在一定差距。
美國海軍經過多年的發展,擁有龐大的艦艇規模和豐富的作戰經驗,在全球多個地區都設有軍事基地,其在全球海洋的影響力依然不可小覷。然而,從發展趨勢來看,中國海軍的發展勢頭強勁,未來超越美國海軍并非毫無可能。
正如俄媒所預言的,在未來 10 年的時間里,隨著中國海軍的持續發展壯大以及美國海軍面臨的諸多困境,雙方的實力對比或許將發生重大改變。中國海軍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以及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方面,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