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農民的心里,農資那可是一年收成的希望。可如今,農資造假的事兒卻像毒瘤一樣,坑苦了大伙。每年春耕秋收時節,本該是滿心期待的好日子,卻總有不少農民被假種子、假農藥、假化肥害得血本無歸,這事兒擱誰身上能不窩火?
就說種子造假,花樣多得讓人防不勝防。前陣子,隔壁村的老李就著了道。他聽村里來的 “推銷員” 說,有一種新玉米種子,產量高、抗倒伏,還特別耐旱。老李想著自家地正愁灌溉不方便,一咬牙,把準備給兒子娶媳婦的彩禮錢拿出來,買了整整 500 斤種子。可誰能想到,等玉米出苗后,大片大片地死棵,最后收成就剩往年的三分之一。后來一查才知道,這根本不是什么新品種,就是普通種子換了個包裝,“套牌” 成了暢銷品種。老李蹲在地里,望著稀稀拉拉的玉米稈,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嘴里直念叨:“這可咋辦啊,一年的心血全白費了。”
還有些育種企業,為了牟取暴利,私自雜交繁育所謂的 “新品種”,根本不管種子質量。去年,某縣的農戶們種了一批號稱 “高產抗病” 的小麥種子,結果在灌漿期遭遇一場小雨,麥穗就開始發霉,產量大幅下降。經檢測,這些種子的純度嚴重不達標,發芽率也遠遠低于國家標準。農民們辛苦勞作大半年,換來的卻是顆粒無收的結局,欲哭無淚。
農藥和化肥造假同樣讓人頭疼。假農藥噴了沒效果,蟲子依舊肆虐,莊稼被啃得千瘡百孔;假化肥施了地里,莊稼長得又瘦又小,根系發育不良。有位老農曾無奈地說:“我看著地里的莊稼不長個兒,以為是肥料不夠,又追加了一次,結果還是不行。到最后才發現,買的是假化肥,錢白花了,還耽誤了莊稼生長。” 這些偽劣農資,不僅讓農民的投入打了水漂,還耽誤了農時,影響了一年的收成。更嚴重的是,一些劣質農藥還可能殘留超標,危害農產品質量安全,影響消費者健康。
為啥農資造假屢禁不止呢?這背后的原因復雜得很。一方面,造假窩點分散,大多藏在偏遠的農村或城鄉結合部,有的甚至在深山老林里,執法人員很難發現。而且這些窩點設備簡單,轉移方便,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給執法帶來了很大難度。另一方面,處罰力度不夠,違法成本低。一些造假者被查處后,罰款金額對他們來說只是九牛一毛,過不了多久又重操舊業。再加上咱農民辨別能力有限,面對那些說得天花亂墜的虛假宣傳,很容易就被忽悠了。有些造假商家還專門搞促銷活動,打著 “廠家直銷”“虧本大甩賣” 的旗號,讓農民覺得撿到了便宜,實則落入了陷阱。
為了保護咱農民的利益,相關部門一直在努力。各地都在加大打擊力度,開展專項治理行動。農業農村部門聯合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對農資生產、銷售環節進行拉網式排查,搗毀了不少造假窩點。同時,還建立了農資質量追溯體系,只要掃一掃產品二維碼,就能查到生產廠家、生產日期、質量檢測等信息,讓假農資無處遁形。
但光靠政府還不夠,咱農民自己也要提高警惕。購買農資時,一定要選擇正規的店鋪,查看產品的相關證件和標識,比如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農藥登記證、化肥生產許可證等。不要貪圖便宜,去路邊攤或流動商販那里購買。要是發現有問題,要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咱農民團結起來,就能讓那些造假的黑心商家無處遁形,還咱農民一個放心的農資市場!
(素材源于網絡,僅供參考,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