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河北廣播電視臺冀時客戶端
看病掛號“拼手速”、醫保結算“排長隊”、慢性病患者“月月跑”……這些曾是群眾就醫的“老大難”。如今,河北省以“就醫購藥便民服務工程”破題,通過技術賦能與人文關懷雙輪驅動,讓“指尖上的醫院”觸屏可及。系列報道《發展向前 民生向暖》,今天走進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看智慧醫療再加力,看病就醫更便捷。
從“窗口長隊”到“掌上秒辦”,從“墊錢報銷”到“一碼通行”“就醫購藥便民服務工程”的實施,解決了掛號“搶不到”、異地醫保“用不了”、慢性病患者“月月跑”等一系列問題。
河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處副處長 張磊:
我們在微信“河北智慧健康”平臺上,嵌入了全省醫院預約掛號功能,將全省開展預約診療服務的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全部接入到平臺上,老百姓就可以通過一個端口,在線選擇想要就醫的醫院進行掛號,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
通過省級統籌拆除醫院間的“數據圍墻”,用技術重構就醫全流程。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數字賦能的“硬支撐”與溫情服務的“軟觸角”深度融合。“銀發導診員”溫馨上崗,智慧大屏實時更新數據,智能服務處處浸潤人情溫度。
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智慧醫院建設部主任 趙鵬:
“河北智慧健康”服務平臺上線以來,連通了整個河北省大的醫院的號源,患者可以在院外直接就選擇哪家醫院就診,我們對業務流程進行了全面的一個梳理,接入了健康河北(河北智慧健康)平臺。
隨著省級平臺的深度整合,就醫流程的每一個環節都在悄然改變。號源共享讓患者告別“盲選醫院”,智慧導診精準匹配癥狀和科室,線上結算則讓醫保支付“零跑腿”。這些看似微小的優化,正匯聚成百姓看病就醫的“大便利”。
市民 李悅娟:
我其實肚子不舒服,不舒服了有幾天了,所以我就想讓她來跟我一起看個病。
市民 胡晨雨:
對,我把那個醫大一院智慧平臺打開之后,上面有個智慧導診我把她那個癥狀輸進去了,它給我推薦了一些相關的科室和醫生,我把診室預約了一下,進行了一下線上簽到,拿這個二維碼就到了診室里邊。
市民 李悅娟:
我直接用手機上的一個二維碼就全都沒問題了,特別驚訝地發現,它竟然可以在網上看結果,我完全不需要很麻煩地四處跑。
從癥狀輸入到藥品到手,一部手機串聯起全流程,患者時間省了,心里焦慮少了。如今,在河北醫大一院,技術賦能的成果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民生溫度。
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院長助理 數據管理處處長 劉新平:
便民措施實施后我們醫院的患者等候時間,從2020年的20分鐘以上,縮短到了13分鐘以內,整體患者服務效率提升了35%,后續將繼續根據醫保工作安排逐步完成“一碼付”實施落地。
本臺記者 楊宗釗:
全部接入“河北智慧健康”平臺,手機端預約掛號一網通辦。就醫購藥從“等半天”到“幾分鐘”,通過一次醫保碼展碼即可完成醫保和自費費用全部結算。變化的不僅是就醫流程,更是一項民生工程對“急難愁盼”的精準回應。“就醫購藥便民服務工程”,以科技為筆、以民心為尺,書寫中國式現代化醫療服務的“河北樣本”。
編輯:康小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