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春日回暖,各地農戶搶抓農時,拉開了春耕備耕序幕。在陜西省榆林市靖邊縣張家畔街道張伙場村,農戶們正忙著將儲存一冬的玉米通過機械化脫粒處理、售賣,為新一年的耕種做好準備。
走進農戶付雪娥的院落,脫粒機的轟鳴聲此起彼伏。金黃的玉米棒被吸入機器入口,經過高速旋轉的滾筒脫粒、篩網分離,飽滿的玉米粒瞬間“蹦跳”進準備好的車斗中,玉米芯則從另一側有序排出。
付雪娥說:“來的這個機子相當好,我們不用幫忙,以前打玉米要叫鄰居幫忙,要五六個人,現在人家自己就打的直接拉走了,我們把玉米賣了好再買肥料、買種子。”
往年靠人工剝玉米,全家齊上陣一天也剝不了幾袋,如今機器半小時就干完一畝地的量,付雪娥算起“效率賬”,言語間滿是對機械化作業的認可。
氣溫回升,當地不少農戶選擇在開春集中脫粒售賣玉米,騰出資金和精力投入春耕。職業收玉米的郭占飛告訴記者,每年春天是他最忙碌的時候。
郭占飛說:“我這兩天開始大量收玉米,一天收50噸左右,這家玉米成色相當好,一畝地畝產在2200斤左右。”
機械化脫粒讓農戶從辛苦勞作中解放出來,更通過規模化作業降低了損耗率,進一步保障了糧食顆粒歸倉。
隨著玉米售賣工作有序推進,當地春耕備耕的大幕正徐徐拉開。農資市場里,各類種子、化肥、農藥備貨充足;農田里,整地機械已開始翻耕土地……一幅“人勤春早”的農業生產畫卷鋪展開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