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在韓國政壇的風云變幻中,李在明的身影愈發引人注目。近期,他的支持率一路飆升,在多家機構關于下屆總統人選的民意調查中,以高達55%的支持率遙遙領先,將競爭對手遠遠甩在身后,成為最具競爭力的候選人之一。這一顯著優勢讓人們紛紛猜測,韓國總統之位是否已對他板上釘釘?
李在明(資料圖)
回首李在明的政治歷程,可謂充滿波折與挑戰。2022年,他以極其微弱的0.73%差距惜敗于尹錫悅,與總統寶座失之交臂。那次失利并未擊垮他,反而讓他更加堅定了重返政治舞臺中心的決心。此后,他積極投身黨務工作,領導共同民主黨在諸多議題上發聲抗爭,逐漸積累起深厚的民意基礎。2023年,為反對尹錫悅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尤其是對日本核污水排海的妥協態度,李在明不惜以絕食抗爭,長達20天的絕食行動讓他的身體遭受重創,卻極大地提升了他在民眾心中“為民請命”的形象。2024年,他在街頭演講時又遭極右翼分子持刀襲擊,頸部受傷縫了15針,這一事件更是引發民眾對他的同情與支持,進一步鞏固了他在選民心中的地位。
與此同時,韓國現任前總統尹錫悅卻深陷困境。因涉嫌濫用職權發布緊急戒嚴令、鎮壓反對派等嚴重罪行,他被憲法法院彈劾下臺。4月21日,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刑事審判第25合議庭開庭審理尹錫悅涉嫌發動內亂案,他不得不出庭受審,其坐上被告席的庭審現場首次對外界公開。在庭審中,尹錫悅雖試圖強硬反駁指控,但面對如山的證據,他的辯解顯得蒼白無力。韓國陸軍首都防衛司令部的證人在庭審現場明確表示,戒嚴當天接到上級指令,要求軍隊強行進入國會并帶出議員;檢方手中更握有上萬頁的書面材料及其他關鍵人證,諸多證據直接推翻了尹錫悅先前的證詞。不僅如此,尹錫悅還面臨其他多項罪名指控,他的政治生涯已岌岌可危。
尹錫悅(資料圖)
在這樣的局勢下,李在明在共同民主黨內部的地位也愈發穩固。盡管黨內出現了金東兗、金慶洙等競爭對手,但李在明憑借過往在城南市推行的一系列深受民眾歡迎的政策,如為青年發放季度補貼、為產婦提供護理費等,牢牢掌握著基層票倉。相比之下,金東兗的“Excel治國”理念被民眾嘲諷為脫離現實,金慶洙則因丑聞纏身難以獲得廣泛支持。李在明在黨內的支持率始終居高不下,成為黨內當之無愧的核心人物。他也適時宣布辭去黨首一職,全身心投入總統競選,以更加專注的姿態向總統寶座發起沖擊,并迅速發布競選視頻,提出以解決經濟兩極分化為核心的“韓國倡議”,直擊韓國當下經濟低迷、社會撕裂加劇等痛點,贏得眾多選民的認可。
反觀執政黨國民力量黨內部,卻是一片混亂。多名政客加入總統大選角逐,前黨首韓東勛因在緊急戒嚴事件后“切割”尹錫悅,引發部分黨內議員不滿;前雇傭勞動部長官金文洙公開宣稱“韓國人的先輩是日本籍”,遭到民眾的強烈反對。由于這些候選人各自存在明顯短板,且支持率相差不大,執政黨陣營內部難以形成強大合力,誰能脫穎而出代表執政黨參選仍充滿懸念。而代理總統韓德洙,雖被認為有競選總統的潛力,但至今未公開表態是否參選,且其在最新民調中的支持率僅為個位數,與李在明的支持率相比,毫無競爭力可言。
尹錫悅(資料圖)
在外交政策方面,李在明也展現出與尹錫悅截然不同的態度。他公開批評尹錫悅政府“為了討好美國犧牲韓國利益”,主張在中美之間尋求平衡,提出“該競爭時競爭,該合作時合作”的務實理念。他還表示若當選將調整對華經濟策略,減少半導體等領域的對抗性政策,這一立場符合韓國商界的利益訴求,贏得了不少經濟界人士的支持。畢竟,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尹錫悅政府此前跟隨美國對華技術封鎖的政策,已對韓國的經貿發展造成損害,韓國民眾和企業都渴望能改善與中國的關系,恢復正常的經貿往來。
綜合來看,李在明在當下韓國政壇的優勢極為明顯。他不僅在民意支持率上一騎絕塵,在黨內地位穩固,政策主張也更契合韓國民眾對改善經濟、穩定社會以及調整外交關系的期待。而尹錫悅深陷司法危機自顧不暇,執政黨內部紛爭不斷、候選人缺乏競爭力。如此情形下,李在明距離總統寶座似乎僅一步之遙,若不出意外,他極有可能在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中勝出,開啟屬于自己的政治時代,帶領韓國走上一條全新的發展道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