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4年年末開始,各大平臺相繼官宣入局微綜藝,成為行業的一大焦點。歷經半年的市場和用戶檢驗,由騰訊綜藝版權業務中心操刀制作的《開始捉迷藏》,成為了當之無愧的2025首檔微綜標桿。這檔看似“非常規操作”的
數據顯示,節目在站內外都取得了亮眼成績,在騰訊綜藝熱播榜top1霸榜16日,登上燈塔網絡綜藝榜單63次,最高排名top3;登貓眼綜藝榜單63次,最高排名 top1,在抖音、快手、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臺引發網友自發討論和很多萬贊外圍視頻,相比同類型微綜,表現突出。在綜藝商業結構依然較為單一、廣告客戶投放更為謹慎的大環境下,《開始捉迷藏》讓行業看到,在低成本、全素人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做出好的、創新的內容。
重構童年游戲為專業競技
締造素人的高光時刻
作為騰訊微綜藝首輪片單的作品之一,《開始捉迷藏》與其他作品共同承載著平臺以創新內容提振行業信心的初衷。制片人王嘉蕊表示,“我們希望通過回歸內容本身來贏得用戶,為行業注入更多更好更不一樣的內容。首輪從上百個微綜項目提案中脫穎而出的五部作品,都聚焦于創新,其中捉迷藏也是一個全新的賽道,并且有著很大的成長空間。”
相比此前市場上帶有捉迷藏性質的節目或環節,《開始捉迷藏》創新的模式是其從市場上脫穎而出的根基。節目首先堅持捉迷藏本身簡單的游戲規則,在此基礎上重構規則為極致的躲藏與抓捕,將傳統捉迷藏升維為"6小時躲藏+1小時抓捕"的生存博弈,在時間維度上打造出獨特的敘事張力。
制片人表示,“極致的躲藏依托于極致的素人,但捉迷藏又是一個全新的賽道,導致選角范圍一下子變得非常大,我們只能盡量擴散給周圍所有可以鋪開的渠道。前期的原則之一,就是看玩家在玩捉迷藏時,有沒有好的想法、好的點子以及可以實現的能夠刷新我們認知的東西,由此不斷進行篩選。”
節目中,來自全國各地的高能玩家組成“潛藏大師”選手池,每期6-7位玩家出戰,以高超的手工技能及非凡的腦力來躲避獵人的地毯式搜索。不論是兩位裝置藝術家Ginger(姜易辰)和馬奇,還是跑酷競速運動員樓嘉豪、演員孟歡、歌手羅景文、金融分析師張楠,都憑借各自的技能以超越常人的策略持續刷新用戶認知。
而只有極致的強者,才能與玩家形成強強的對抗。在獵人的選擇上,節目一開始就確定要選擇特種兵,作為原武警獵豹突擊隊隊員、連續三年魔鬼訓練營冠軍、騰訊視頻《我可以47》冠軍戰隊MVP的張鑫棟,通過強悍的身體機能與敏銳的洞察展開地毯式搜索,憑借對細節的捕捉和對玩家的精準分析乃至“綜藝之神”的眷顧屢戰屢勝。
回顧整季,每期節目玩家與獵人都貢獻了眾多高能躲藏和抓捕高光場面,令人拍案叫絕的同時,也令部分用戶產生了“劇本”的猜想。對此制片人表示,節目完全尊重游戲本身,不進行任何干預,玩家都是全身投入其中、坦然面對輸贏,只不過在有限的成片時長內,需要更聚焦于抓捕瞬間,獵人搜索部分釋放較少,容易讓用戶產生誤解。
作為平臺首次涉足捉迷藏賽道的創新嘗試,《開始捉迷藏》在重構的規則和極致的選角之下,締造出高密度戲劇沖突,喚醒人們童年記憶的同時,贏得用戶的高度關注與喜愛。
以“一場景一主題”策劃邏輯
開創“綜藝+文旅”敘事新范式
位于國家4A級景區的古鎮學校、有著濃厚煙火氣的龍鳳古鎮、傳承非遺手作工藝的青堤菜刀廠、古韻街巷的朝月集、保留了工業風格的天幕里簡倉文創園……《開始捉迷藏》每一期的場地,都為捉迷藏的開展提供了極佳條件,也為玩家和用戶持續帶來新鮮感。這背后是平臺通過與四川遂寧的深度合作,開創的“綜藝+文旅”敘事新范式。
四川遂寧文旅給到大量的場地選擇,節目組逐一踩點,最終選擇出了現在的六個場地,并將場景融入到內容當中??梢钥吹?,節目摒棄走馬觀花的地標打卡模式,以“一場景一主題”的策劃邏輯,將遂寧的文化肌理編織進游戲基因。龍鳳古鎮的煙火成為聲東擊西的戰術棋盤,青堤菜刀廠的鍛打車間化身為機關密室,朝月集的古韻街巷演變為光影迷宮,天幕里簡倉文創園的工業遺存則被重構為賽博朋克風的立體戰場。整季場地規模持續變大、難度升級,總決賽的夢險城游樂園嘉年華,則是希望在極致歡樂的氛圍里喚醒更多人的童年回憶。
每一處場景不僅是游戲容器,更成為解碼城市文化的密鑰。用戶既能看到遂寧對百年匠藝的守護與傳承,菜刀廠里每一把菜刀都經12道工序手工錘煉;天幕里簡倉文創園內部的潮玩空間、非遺文創等消費場景和文旅業態,則是遂寧現代化一面的展現。在彈幕上,不乏當地用戶驕傲地表示“遂寧我的家”,更多是外地用戶表示“這個古鎮還挺好看”“看完立刻加入遂寧旅行清單”,都是節目文旅融合影響力的表征。
此前綜藝結合文旅的痛點,在于藝人走過場式的旅行、生硬的介紹難以實現用戶的有效觸達。而《開始捉迷藏》通過將地域文化轉化為游戲線索的巧思,讓觀眾在腎上腺素飆升中完成對遂寧的深度認知。當玩家在遂寧的街巷廠房間閃轉騰挪,他們激活的不只是游戲勝負,更是一場全民參與的文化尋寶。
騰訊視頻與遂寧文旅此次“內容即服務”的合作模式,驗證了微綜藝作為“城市文化放大器”的潛能——以輕體量制作撬動地方文旅資源,用強互動內容激活在地文化生命力,為行業開辟出“社會價值+商業價值”雙軌并行的微綜藝進化路徑。
2025首檔微綜標桿
為行業注入回歸內容本質的信心
作為一檔低成本、全素人的微綜,《開始捉迷藏》開播第一周屬于冷啟動狀態,但僅僅依靠內容本身對用戶的反哺在平臺迅速贏得聲量。規則簡單、玩法極致、視聽體驗新鮮的內容,跟年輕人的距離感會更小,并且節目的敘事邏輯介于長短視頻之間,基于每一個點去發散這一個片段的故事,能夠持續帶給用戶爽感。因此相比于其他綜藝,《開始捉迷藏》的受眾集中在年輕用戶,學生群體占據很大規模。
節目用戶的另一大特征是有著極強的粘性,基本能實現從單期到整季的完整收看。收獲如此之高的用戶關注與喜愛,平臺也給到年輕用戶正向反饋,用戶對于“加時長”“雙獵人”“嘉賓返場”的需求在后期都得到實現,在持續互動中實現更緊密的“雙向奔赴”。
長期以來,招商的壓力導致市場上大部分內容都是以明星為主體來支撐,《開始捉迷藏》的成功證明,內容本身是可以作為立項的根本,當內容回歸本質,即使是最簡單的童年游戲,也能演繹出震撼行業的破圈力量。在影視產業觀察看來,這一2025首檔微綜標桿有三點值得行業借鑒。
一是尊重規則并重構規則,將童年游戲進化成專業競技,賦予用戶重拾兒時記憶的歡樂與共鳴,以及腎上腺素飆升的沉浸感。
二是打破"素人即素顏"的刻板印象,構建起職業特性與游戲策略的強關聯體系,并采用"技能標簽+人物弧光"的雙線敘事塑造出人物群像。
三是實現綜藝文旅的深度融合,讓行業看到了在地化敘事的破圈效應,這種“輕落地、強綁定、長尾效應”的合作模式,或將催生微綜藝與地方經濟聯動的產業新生態。
當長視頻平臺集體陷入“明星軍備競賽”的困境時,騰訊視頻通過《開始捉迷藏》這檔“小而美”的微綜藝證明:優質內容從不是流量的附庸,而是能貫通娛樂消費與文化傳承、商業邏輯與社會價值的超級導體。在長短視頻博弈的十字路口,這樣的探索或許正勾勒出行業未來的真正坐標。
— THE END —
作者 | 劉翠翠
主編 | 彭侃
執行主編 | 劉翠翠
排版 | 于佳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