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召忠
如果年輕人不再關心時事政治和國防軍事,如果整個民族的科技素質日益低下,未來的中國誰來保衛?高質量的兵員從何而來?人民戰爭的基礎又在哪里?戰爭動員潛力還有多大?
文 | 羅益明
雖說局座張召忠先生的名氣在一定圈層內影響很大,譬如其創辦自媒體“局座召忠”,各平臺粉絲總數超過4000萬,線上科普音頻課總播放量超4.6億。他第一次去B站直播的時候,據說高峰時期圍觀群眾超70萬,直接將B站服務器干癱瘓了。
但個人最開始知道他,并對其產生一定印象,還是基于一些綜藝節目片段,譬如他在《最強大腦》里邊擔任評委,又比如去《演說家》擔任評委。
但其正兒八經的軍事科普節目倒是很少看過,但近期不知道怎么地,個人發現網上大批量的出現一篇標題名為《中國最大膽專家,公然在央視“忽悠”,為何卻爆火28年》的自媒體文章。
雖說每一篇文章內容不太一樣,但本質上也沒太大區別,一看就是段子手批量化復制粘貼,再簡單改改而已。
個人也大體考究了一下這篇文章的出處,推測這篇文章的原始出處,應該是公眾號金錯刀在2020年作者署名為祥燎發布的一篇原創文章,沒想到幾年后,竟被一批自媒體寫手批量化洗稿標題和內容,制造出了一堆重復的內容。
而且他們都共同談到一件事情,就說這局座張召忠先生是“戰略忽悠大師”,理由是以他幾句老梗,譬如什么“海帶纏潛艇”、“霧霾防激光”為例。
這所謂的“海帶纏潛艇",指的是張召忠先生在2013年3月24日央視《防務新觀察》節目中,談到美國核潛艇在黃?;顒訒r,說這地方水淺,大部分50多米深,非常少的地方70——80米深,周邊有大量漁民在養海帶,粗的尼龍繩,那美國潛艇駛入進來很可能纏上,因而從這邊進來的可能性不會很大。
而所謂的“霧霾防激光”,指的是張召忠先生在接受央視《海峽兩岸》采訪時,稱霧霾是對美國激光武器的很好防御。
他提出“霧霾對激光武器是很好的防御,激光武器最怕霧霾。沒有霧霾的情況下,激光武器能打10公里,有霧霾時,只有1公里,這種武器有什么用?”
張召忠:“激光武器有劣勢,霧霾就是對付激光武器很好的一個防御,激光武器最怕的就是霧霾,霧霾是什么東西,我看了一下霧霾的構成,里面有微小的金屬顆粒,這個金屬顆粒,你把它放大以后就是一個一個小鋼球在空氣里頭彌漫著,那激光能穿透它嗎?
PM2.5到四百、到五百、到六百的時候,對激光武器的阻止最大了,根本穿透不了,比方說在沒有霧霾的天氣下,激光武器的作用距離是10公里,有霧霾的情況下一下降到1公里,這種武器有什么用?
靠天氣好干活,說天氣不好今兒我歇著,那我打你就靠天氣不好的時候打你,那有什么用,你讓我摸透這個規律以后你不就完了嗎,這是他的致命的一個弱點。
還有一個弱點就是說他把第一門激光炮裝到驅逐艦上,你要知道海上霧霾還厲害,海上有鹽霧,海上的鹽霧多厲害,你在海邊買房子,不要靠海太近,幾天就銹了。
飛機停在甲板上,你要是不進機庫的話,幾天就給你銹了,這就是說有很重的鹽霧,鹽霧對激光阻止就更大了,海上你讓它沒有鹽霧,讓它沒有浪,那是不可能的啊?!?/p>
對于前者,近十余年類似的新聞還是不少,譬如在2024年挪威一艘小型漁船“島嶼男孩”號的漁網纏住了美國一艘長115米、重達7800噸的美國海軍核動力攻擊潛艇,并被潛艇拖行了兩海里。
對于后者,在CCTV-7國防軍事的節目《高激光武器》之中,有專家的回應解讀如下:第一,激光武器要瞄準目標,那霧霾或者極端惡劣天氣會對其光學設備造成干擾和影響,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能防;
第二,現代化作戰方式非常多元,用合成孔徑雷達,或者大功率激光武器,也具備穿云透霧的功能等等。
也就是說,這局座張召忠,并不是在給公眾瞎扯淡,而是有的放矢,只不過,我們大部分普通公眾確實不像那些軍事迷們,在一定程度上,那么關心和了解中國的一系列現代化軍事武器。
另外,由于大多數人對其言論的原始出處,以及來龍去脈也缺乏一定了解興趣,因而,就只是,借此來調侃一下,娛樂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
這局座張召忠先生的生平經歷,也極為傳奇。他于1952年5月6日,出生于河北省滄州市鹽山縣圣佛鎮一農村家庭。
小的時候有個文學夢,但很可惜夭折了。中學沒畢業,就去了工廠干了半年。爾后,又被工廠送去機電中專讀書,學起了機械電子。
1970年,他參軍投身軍旅生涯。由于在那個年代,會一點技術的中專生,都是香餑餑,因而,在他剛入部隊之時,就被分到山東文登的導彈部隊。
在導彈部隊待了4年后,由于張召忠學習能力強,表現優秀,被推薦上大學。起初,他以為是推薦他去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學習核潛艇技術,但沒成想,最后給的通知,卻是去北京大學學習阿拉伯語。
據他自己在接受《環球人物雜志》采訪時說:“聽說是北大招生的人看我長得還算周正,是個當外交官的材料。”因而,就這么陰差陽錯走上了學習阿拉伯語的道路。
他這學習阿拉伯語也不容易,據說,他在校期間,因為老發不準阿拉伯語的顫音,還作了舌部手切割術。
1979年,他被派往伊拉克擔任翻譯,次年兩伊戰爭爆發。這場戰爭對他刺激很大。刺激的點倒不是在于他感受到軍事戰爭的殘酷性,而在于,這場戰爭讓他充分意識到,作為一個軍人,一方面只能跟語言打交道,著實可惜,另外一方面,現代化軍事武器都進展到當下這個境地了,自己卻一無所知,著實不可原諒。
就這樣,他決心回國后,立刻回山東文登原部隊報道,研究武器裝備。其實這種心情,也不單單是基于自己對自己興趣和學習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張召忠先生的家國情懷。
就好比,當年胡錫進先生作為戰地記者,近距離接觸波斯尼亞戰爭的殘酷性后,他的感受是:
“我永遠不要我的國家經歷那樣的戰爭,永遠不要我的城市變成薩拉熱窩,永遠不要讓我的親人和朋友在2樓吃飯的時候,1樓的機關槍突突突地響起來,碗里的粥上下直跳。我要讓中國永遠是和平安寧的?!?/p>
張召忠先生在回到原導彈部隊后,沒多久,他就被借調至到海軍總部的研究部門,并自學英語、日語,廣泛瀏覽國外最前沿和先進的軍事資料,也開始了一系列國外前沿軍事技術科普文章的創作。
就這樣,他的名氣就慢慢建立起來了。1990年,他破格晉升為海軍裝備論證中心副研究員。
1992年,張召忠被上邊領導安排去中央電視臺《軍事天地》欄目講三十六計,自此開啟了,他日后長達23年的軍事評論生涯。
在這過程之中,他也有自己的風格和追求,不喜歡重復別人說過的陳詞濫調,而是要表達自己可以言說的獨到思想見解。
1993年以后,張召忠在做節目之余,開始專門從事國際戰略、海戰法、海洋法及戰略問題研究。1996年,他被晉升為海軍裝備論證中心研究員。
1998年,張召忠被調入國防大學,擔任國防大學軍事科技與裝備教研室主任、教授,軍事戰略學博士研究生導師,軍事裝備學學科帶頭人,期間有8項成果獲得國家部委和軍隊級科技進步獎,并晉升少將軍。
在這之后,他也參與了多檔軍事節目的錄制,譬如央視的《海峽兩岸》、《防務新觀察》、北京臺的《軍情解碼》、吉林臺的《召忠論劍》等等。
在電視節目衰微之后,他入駐到互聯網新媒體平臺,尤其是其在入駐B站后,受到了B站網友們的廣泛喜歡。
原因就在于,原本網友會覺得這老頭兒應該會很嚴肅且一本正經,沒想到他如此幽默風趣接地氣。面對之前很多B站網友,喜歡拿他的節目做鬼畜視頻,他不以為意,反而是覺得:
“B站是孩子們的樂園,不管你是誰,進入這個圈子后就別再裝了,孩子們會跟你玩兒各種鬼畜和 PS,所以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那是個大坑,一本正經的老干部慎入,自尊心強的名人慎入,靠別人包裝起來的玩偶慎入,天不怕地不怕混不吝的勇士可以嘗試進入~”
那你說這樣幽默風趣的講軍事的老頭兒,怎么會不受年輕人喜歡呢?
除此之外,這張召忠先生也是一性情中人。在某檔節目中,他在談及海軍的一些情況時,就情不自禁的落淚了。
他說:“我曾經幾次奉命代表海軍講航空母艦,那時我主要是講解者,研究三十幾年了,去了以后發言稿準備好了,人家說不讓講。
‘你們海軍以后不要再講航空母艦,什么毛病,怎么出來就講航空母艦?要那個干什么呀?哪有錢造???’ 當時好多人看不起海軍,我們那一段時間忍耐,海軍忍耐了十幾年……”
由于這張召忠先生認為做軍事評論,必須旗幟鮮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研判,因而,他也不乏有一些被網友界定為所謂“翻車”的言論。只不過,有一些在當時被認為是“翻車”的言論,在后來,卻被認為是真理。
譬如,在當年,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宣布伊拉克戰爭已結束時,張召忠先生卻非??隙ǖ卦谘胍曋辈ブ姓f:“戰爭沒有結束,一場新的戰爭正在開始,這就是伊拉克人民反對美國占領的戰爭,會長期進行下去,也許三年五年,有可能十年八年?!?/p>
當時,公眾對他的言論,呈現一片批評的聲音。直到2011年美軍全部撤離伊拉克后,張召忠先生才對此回應道:“作為一個軍事專家,有些話當時說,別人是不理解的,這沒辦法。過了8年再看看,我沒說錯吧?”
其實,我之前也說過做這種軍事戰爭具體預測會“翻車”是必然的,因為他們畢竟不是算命先生,又不在現場,也不能在現場收集情報進行分析,根據已有的信息進行判斷,我覺得分析這種戰爭局勢,失誤也在所難免。
就像他自己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訪時提到:“我是一個普通的人,不是算命先生,我是一個非常直爽的人,我喜歡根據當時自己的判斷去說,這樣很容易被人抓把柄……
任何一個事情,就是當大家走到十字路口的時候,大家都不知道往哪里去,有一個人說東西南北,4個方向都能走,條條大路通羅馬,這是一種方式。
再一個方式,我會通過判斷,說估計八成往這個方向走是對的,走半天發現是錯的,那總比4個方向都探測好一些。如果說我們現在到了十字路口,帶了一堆專家,也都沒有建議,那不一堆蠢貨嗎,要他干啥?”
在他做節目之余,他也寫過大量文章,據網上披露,陸陸續續發表論文專著數千萬字,也有不少在市面上流通出版了,譬如:《網絡戰爭》、《打贏信息化戰爭》、《百年航母》、《海戰法概論》、《話說國防》、《走向深藍》、《進擊的局座:悄悄話》、《進擊的局座:悄悄話2》等等。
在這里,個人想重點提及的是《網絡戰爭》、《進擊的局座:悄悄話》、《進擊的局座:悄悄話2》這三本書。
他在2000年就出版的《網絡戰爭》,在當時確實極具前瞻性視野。他在本書前言《新世紀讓戰爭走開》一文之中就旗幟鮮明的指出: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一個以數字為中心的網絡時代真的會到來嗎?它與今天的時代有什么不同?
網絡時代的戰爭什么樣?打贏網絡時代的戰爭靠什么?我們應該做好哪些方面的準備?我們將面臨哪些挑戰?機遇何在?路在何方?是否需要確定一種什么戰略或者是策略抑或是對策之類的東西?我們的思想、觀念還有哪些不適應的地方?要不要換換腦筋?
諸如此類,我想了很多很多。凡此種種,都統統散記于我的書中。”
在那個互聯網發展還方興未艾的年代,他的這一系列系統性思考,確實遠超不少所謂軍事戰略專家。
而他這本書《進擊的局座:悄悄話》,其實不僅講述了他自己的生平經歷,也回應了他此前諸多言論爭議。
譬如,前邊提到的伊拉克戰爭。他在本書中說:“我承認,在美軍四面圍困巴格達的時候,我判斷伊拉克軍隊和人民會抵抗的,可最終沒有出現抵抗,這的確是一個判斷錯誤
但后來的事實完全應驗了我的這些判斷,對于伊拉克軍隊沒有抵抗的深層次原因,也已經明了,就是共和國衛隊司令被美國中央情報局收買,背叛了人民,下達了不抵抗的命令。
軍隊和人民當時都以為是薩達姆的命令,所以都沒有抵抗,但是后來的事實是,明白真相之后的伊拉克人民一直在抵抗?!?/p>
而他對于當時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宣布伊拉克戰爭已結束時,國內一批媒體都跟著美國的音樂起舞,說什么美國勝利了,伊拉克人民要開始戰后重建了,一個民主的自由的伊拉克即將出現,人民就要過上太平日子了言論,不以為然。
這才有他在央視直播時說的那番話:“不要相信這樣的騙局,美國贏得了戰爭,但失去了和平,中東地區不會再有和平,伊拉克人民反對外來占領的戰爭不是結束了而是剛剛開始,這樣的戰爭還將持續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p>
雖然那時候網絡對他一片批判之聲,但他卻不以為意,直到八年后,美軍全部撤出伊拉克。
他也在本書中提到自己不是什么算命先生,也沒有什么高超的預測技能,自己只是:
“按照馬克思主義戰爭觀和毛澤東軍事思想,依據人民戰爭的基本理論,根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原理,按照“武器是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性因素,決定性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的原理來推論的。
為什么這樣的推論在當時會遭到大家的反對?為什么中國人民自己走過的反侵略戰爭的道路現在反而忘記了呢?這些,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我們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沒有學過馬克思主義戰爭觀和毛澤東軍事思想,聽信美國的宣傳和西方的宣傳太多了,自己進行國防教育太少了,寧愿相信別人的謊言,也不愿意相信自己軍事專家的推斷,好像外國的月亮總是比中國的圓。”
也有網絡資料說:美國中情局曾在一項數千情報人員參與的國家安全調查中,專門列出“中國戰略忽悠局”這個關鍵詞,將頻繁現身于國家媒體的張召忠劃歸為某個秘而不宣的部門。
分析其職責是通過周密的邏輯和經過偽裝的語言,在足以令人信服的范圍內夸大中國的軍備水平,恐嚇美、印、日、臺灣地區等潛在作戰對手,阻止相關國家在南海、臺灣、中國西部以及西太平洋尋求軍事利益,為中國贏取和平發展的時間與空間。
也不知道這網絡資料說的是真是假?但應對這些稱呼爭議,張召忠先生倒是不以為然,就像他當年在接受《環球人物雜志》時所言:
“小時候看著也沒啥突出的,別人提到我連感覺都沒有,好像多這一個小孩子不多,少這一個小孩子不少,都不拿我當回事,我也不拿自己當回事。有人覺得我將來沒什么出息,我感覺到這意思了,但我不多想,就日復一日地過日子。
所以不管人們現在怎么罵我,我無所謂,都能高高興興的。網上的所有爭議我都看,都知道,沒什么,誰能一輩子不招人罵啊?”
參考資料
【1】李靜濤 朱東君,2015年第20期《環球人物》雜志《張召忠,被爭議被需要》
【2】央視網,《張召忠:激光武器最怕霧霾 根本打不透高PM2.5》
【3】張召忠,《網絡戰爭》
【4】張召忠,《進擊的局座:悄悄話》
圖片來源網絡,若侵權請在后臺留言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