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民勤,春意漸濃。在民勤縣四方墩生態林基地,一群來自香港的愛心人士已連續三年前來植樹造林。他們中,有一位86歲高齡的退休老校長徐憲清,雖步履蹣跚,卻堅持親手種下一棵棵梭梭苗。他說:“我的愿望很簡單,就是親自來民勤種棵樹,為祖國做點有意義的事。”老人樸實的話語里,飽含著對祖國深沉的愛。
徐憲清老校長親自栽種梭梭 吳苗 攝
民勤縣地處河西走廊東北部,三面被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包圍,是我國北方重要的防沙治沙前沿陣地。近年來,在當地政府和全國各界共同努力下,這里的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自2023年起,香港愛心人士累計為民勤防沙治沙捐資200余萬元,種植梭梭等抗旱植物數千畝,為荒漠增添了一片片新綠。梭梭樹邊掛著的捐贈牌,記錄著香港同胞與民勤人民攜手治沙的動人故事。
“30多年前,我就帶著學生來內地交流學習。現在我的學生也當了校長,我希望他能把這份愛心傳承下去。”徐憲清看著身旁的香港譚伯羽中學第四任校長尹仲基,眼中滿是欣慰。作為一位投身教育數年的老校長,徐憲清始終心系祖國,他不僅自己參與植樹,還帶動學校師生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加入其中。在老人看來,愛國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要腳踏實地地行動。
春風里,新老兩代香港教育工作者并肩勞作。尹仲基表示,學校計劃將民勤植樹活動納入學生實踐課程。“我們要讓學生們明白,愛國不僅要說,更要做。通過親手植樹治沙,他們才能真正體會到建設祖國的意義。”在他的規劃中,這項活動將成為學校愛國教育的重要載體,繼續傳承下去。
徐憲清老校長和捐贈牌合影留念 吳苗 攝
“就像老師看到學生啟蒙一樣,看著這些梭梭苗發出新芽,我心里充滿希望。”四月的民勤,春風拂過西沙窩,去年栽下的梭梭苗已吐出新芽。86歲的徐憲清校長蹲下身,顫抖的手指輕觸嫩綠的新芽,動情地說,這份希望,不僅是對荒漠變綠洲的期待,更是對香港年輕一代愛國情懷的寄托。
在這位八旬老人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香港同胞正加入這場守護祖國綠色的行動中。
站在成片的梭梭林前,愛心人士黃慕英難掩激動:“看到這么多樹苗成活,還有這么多捐贈牌,說明越來越多人參與進來了。”她回憶去年學習壓沙種樹的經歷:“親手種下梭梭讓我深刻體會到治理沙漠的重要。我要把民勤的故事講給更多香港人聽,讓更多人參與到這項有意義的事業中來。校長下次來,我一定還跟著來,看著這片土地越變越好。”
馬俊河為徐憲清介紹梭梭林長勢情況 吳苗 攝
“這些梭梭林就像香港同胞種下的‘愛國樹’,三年來已為西沙窩風口筑起一道綠色長城。”甘肅青梭公益發展中心執行主任馬俊河指著遠處新栽的樹苗介紹,今年又將新增1500畝防護林帶。
三年來,香港愛心人士的善舉已在民勤扎根生長。梭梭林連綿成片,不僅鎖住了流動的沙丘,更架起了香港與內地同胞心手相連的橋梁。徐憲清說,只要身體允許,他還會再來民勤,“這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開始。我們要一代代傳下去,讓更多人加入進來,為祖國的綠水青山貢獻力量。”(記者:楊燕 吳苗)
編輯:李筱
審校:周旦
責任編輯:李祿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