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了16天后,特朗普最近有點繃不住了。
環球網消息,特朗普政府突然改口說"中美正友好對話",還畫了個3到4周達成協議的餅。更耐人尋味的是,白宮暗地里組了六人應急小組,擺明是在給敗給中國找退路。
回看這段時間的中美關稅戰,中方一套套組合拳往外扔,不僅對等反制,還精準打擊波音飛機這類美國核心產業,直接削掉美國年出口額的1.1%-1.8%。
現在美國供應鏈眼看要出大問題,硅谷的芯片原材料進不來,企業利潤暴跌30%,CPI指數漲到2.5%只是前奏,真正的噩夢是滯脹危機。
特朗普嘴上硬氣,身體卻很誠實,畢竟中期選舉前要是搞出供應鏈危機,共和黨基本盤的紅脖子們第一個掀桌子。
而對于美方的和談請求,中方表現出了開放但審慎的態度。
我外交部早已明確表示:“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中方看到特朗普政府開始轉變態度,自然也愿意給予和談的機會。但前提是,美方必須展現出足夠的誠意。
中方的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也強調,解決中美經貿分歧的關鍵在于美方能夠停止極限施壓和脅迫訛詐,回到相互尊重和平等對話的軌道上來。這實際上是對特朗普政府的一種警告,也是中方對和談條件的明確闡述。
還是那句話,中方愿意談,但什么時候談,怎么談還是我們說了算。
不過到現在還沒有等到中國電話的特朗普也有點急了。
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報道,特朗普組建6人工作組,副總統萬斯帶隊,加上財長、商務部長和幾個經濟顧問,專門應對中國加征關稅危機。
這招其實不新鮮,拜登政府去年就玩過類似把戲。當時沙利文牽頭搞了個二十多個部門參與的供應鏈委員會,結果呢?通脹照樣飆到9%,直接把民主黨送出了白宮。
現在特朗普抄作業抄得連標點符號都不改,搞個六人小組就想逆天改命,怕是病急亂投醫。
說到底,美國這兩屆政府都沒整明白:供應鏈危機本質是全球化體系紊亂的并發癥,光靠行政命令修修補補,就像用創可貼治內出血。
現在這個6人小組的成立,本質上就是特朗普在給自己準備逃生艙。
特朗普接下來要打的第一張是技術性讓步,比如臨時豁免部分商品關稅。但問題是加拿大石油、巴西大豆早把缺口填上了,現在降價促銷連清倉甩賣都算不上。
第二張科技封鎖牌更是個笑話,華為新款手機拆開全是國產芯片,再封鎖下去怕是美國企業要先斷糧。
第三招拉盟友搞小圈子倒是有點威脅,可越南印度承接低端產業的速度,趕不上中國產業升級的節奏。
至于第四招輿論戰,現在美國老百姓盯著超市價格標簽眼都綠了,"中國威脅論"再響也蓋不住收銀機的警報聲。
美國之所以會陷入現在的困境,就是因為既要遏制中國崛起,又離不開中國供應鏈;既想重塑全球貿易規則,又扛不住逆全球化成本。
這就導致特朗普現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更致命的是經濟規律開始反噬。企業利潤暴跌30%不是數字游戲,背后是工廠停工、研發停滯、人才流失的惡性循環。
特朗普現在最該擔心的不是中期選舉,而是滯脹危機真要來了怎么辦。1970年代美國滯脹用了十年才緩過來,期間換了三任總統,砸進去的GDP能再造個五角大樓。
美國如果還想打下去中國自然奉陪,問題是美國還打得下去嗎?
中國敢硬碰硬是因為手里有牌,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14億人的內需市場、還有五年規劃的戰略定力。
反觀美國,政治周期綁架經濟決策,四年換套打法,企業連五年后的政策風向都摸不準。現在白宮六人組就算天天加班,也補不上這個結構性窟窿。
現在美國對華貿易逆差預測調高了15%。這相當于官方認證了關稅戰的失敗。有分析師算過賬,按現在這個趨勢,到今年底美國對華商品依賴度不降反升,某些關鍵領域反而比關稅戰前還高出3-5個百分點。
可以說,特朗普團隊現在最怕的不是中國反擊,而是時間。每拖延一天,沃爾瑪的貨架就空一排,農場主的倉庫就滿一倉。
等到中期選舉時,如果選民發現自己的退休金賬戶縮水20%、加油站價格翻倍,什么"中國威脅論"都抵不過賬單上的數字。
當年拜登支持率怎么崩的?不就是供應鏈危機時港口堆滿集裝箱、超市貨架卻空空如也?現在歷史正在重演,特朗普的自以為是終究讓自己走上了拜登的老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