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本文素材皆有官方權威出處,已在文中及文末標注。無不良引導,請悉知!
因為一句"海歸里有間諜”,董明珠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這一次,媒體紛紛群起而抨之,那么,董明珠真的該道歉嗎?
4月22日時,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再發雷人言論。
她公開表示,絕不用海歸派,因為里面有間諜。
一石激起千層浪,面對外界爭議,除了胡錫進等知名人士認為董明珠言論越線,要求“董明珠出來道歉”外,
各路官媒紛紛下場高談闊論,可以說是群起而抨之。
第一個下場的是新京報,新京報認為:
董明珠的言論是“海歸原罪論”,與明星企業“掌門人”應該有的廣闊視野和格局并不匹配,董明珠不應該挑起對立情緒、扣帽子!
第一財經也發文,對董明珠的“不用海歸論”提出質疑。他們無法理解:
董明珠此番言論到底是個人的自大在作祟,還是自我封閉的結果,亦或是忘了格力電器本身的發展歷程。
北京商報發文稱,董明珠“海歸間諜論”錯誤且危險。
理由是,“讓世界愛上中國造”是格力發展的愿景,但董明珠的“海歸論”嚴重傷害了留學人才回流的感情。
看著各方抨擊,網友眾說紛紜。
那么,董明珠這番“海歸間諜論”,到底是不是源于傲慢與偏見呢?
回顧董明珠的發言背景可知。
這是一場企業活動。
董明珠作為企業領跑者,在這次格力的股東大會上闡述自己的治企理念十分有必要,也無可厚非。
但問題就出在,這番言論被公開,并引發輿論的裂變效應。
根據全球化智庫發布的《中國留學發展報告》顯示:
在國內,留學人員累計已達656萬人。
無論他們的出國目的是進行真正的頂尖學術交流,還是單純花錢出去為自己鍍層金,這個數字都可謂是龐大的。
而董明珠的本意,也并非為了抨擊而抨擊。
她說“絕不用海歸派,因為里面有間諜”這句話之后,還有一句補充,就是:
格力也分不清誰是間諜!
所以,格力愿意只在國內高校培養自己的人才。
有了這個前因后果,你還覺得董明珠的話有問題嗎?
簡單點說,董明珠只是一個在做公司的企業家;
往深了說,董明珠是一個尚有愛國情懷的企業家。
她的言論可能有點偏激,但并無不妥。
因為她的“海歸間諜論”是針對自己企業內部管理和人資發展而言的。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企業文化,屬于格力的董明珠就應該遵循自己的價值觀。
如果她的產品不合適,自然會有同行業產品代替;
如果她的管理方式不得當,自然也會有股東大會和全體員工來推翻。
單憑一句斷章取義的話,就要把一個有著愛國熱血的企業家逼到墻角,合適嗎?
回顧動蕩年代,除了百姓的團結一心外,地方富商在勝利道路上發揮作用同樣不可小覷。
再看今天,攜款潤出的有錢人一抓一大把,這不僅是人民的恥辱,更是國家的損失。
退一萬步說,就算董明珠的格力不要海歸人才,那能代表他們被本土全部拒絕了嗎?
如果說有錯,應該只是這份內部會議資料不該被傳出,更不該被無限放大。
社會的包容性就應該是,允許有企業青睞海歸人才,也允許格力不接納海歸背景。
正像董明珠在這次會議上說的:因為我無法分辨他們的好壞。
那么,作為一個企業家的商業行為和國人思想,拒收也是情理之中。
如果董明珠倒了,我們有理由相信還有很多格力能站起來。但如果像董明珠這樣有實力的商人都不敢光明正大的談論愛國主義,那我們的未來又在哪里?
正因為官媒代表權威,更應該鐵肩擔道義,做好時代傳聲筒。
我們不鼓勵商人都如董明珠一樣抨擊海歸派,但也不能利用輿論的便利,通過“斷章取義”的方式逼退愛國商人。
網傳資料中,董明珠曾經提到:
送孩子出國,其實缺的是一份自信。
這份“自信”,是對國內教育底氣的叩問。
隨著間諜案的頻發,作為格力這樣的大企業,無論是出于自身發展考慮,還是為了國家安全,堅持不用海歸也在情理之中。
而董明珠之所以備受抨擊,就在于:
她竟然堂而皇之的講了出來,還講給那么多不懂她的人聽!
那么,董明珠是真的敵視一切海歸人才嗎?
誰也不能說是!
從錢學森到楊振寧,真正有貢獻的海歸一直被高高舉起,立成豐碑。
董明珠真正想做的,是把企業安全長遠的做下去,給更多本土人才發光發熱的機會,同時也為國內教育重振信心。
火魚認為:自媒體時代,那些大小官媒,已經多多少少陷入了一個“道聽途說”的突破瓶頸發展的新誤區。
董明珠“海歸間諜論”發展至今,尚無媒體報道當事人董明珠的進一步說明動態。
他們都和沒有資質和渠道的自媒體人一樣,陷入無限腦補的惡性循環中。
身為官媒,他們的責任絕不是順著網線找新聞,人云亦云,而該真正實事求是的“多方求證”,讓公眾了解更多的真相。
網絡時代,我們該思考的不只有企業家的言論邊界,還有媒體們蜂擁而上的火上澆油。
你覺得這一次,董明珠應該出來道歉嗎?
素源:第一財經、新京報、北京商報。文中有標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