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地名人名虛構,請勿與現實關聯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聯網,部分圖片非真實圖像,僅用于敘事呈現,請知悉
“你還記得我嗎?”他端著酒杯站在我面前,眼神平靜如水。
我怔住了,這張臉似曾相識又陌生。“當然,李明,我們大學同班。”
我強裝鎮定,內心卻翻江倒海。
他輕笑,那笑容里藏著什么?十二年前我給他的譏諷與冷漠是否還未消散?
他如今的身份讓我不寒而栗...
01
水晶燈映照下的高端酒會,人頭攢動。
這是我跳槽后第一次參加的行業交流活動,策劃總監的職位讓我忐忑又期待。
我穿著精心挑選的套裝,舉著香檳,游走于各色西裝與晚禮服之間,努力讓自己看起來游刃有余。
這時,人群中一陣騷動。
“李總來了。”
“李明?最年輕的科技新貴?”
“對,就是他,聽說去年帶領公司市值翻了三倍。”
我好奇地向入口處望去,只見一位身材挺拔的男士被眾人圍繞著,他穿著得體的深灰色西裝,舉手投足間盡是自信與從容。
那個側臉,莫名地熟悉。
當他轉過頭,我才猛然意識到——那不是李明是誰?大學時坐在教室后排,沉默寡言,衣著邋遢,被我和閨蜜們暗自嘲笑過無數次的李明。
我幾乎認不出他了。
曾經的黑框眼鏡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張輪廓分明的臉龐;曾經的亂糟糟頭發變成了精心修剪的短發;曾經的駝背已挺得筆直。
最大的變化是他的眼神——不再躲閃,而是充滿了洞察一切的銳利。
我下意識地避開,不想被認出來。
然而命運總是喜歡開玩笑。
酒會主辦方的負責人熱情地把他引向我所在的方向:“李總,我來介紹一下,這位是新加入我們的策劃總監林小雨。”
瞬間,我們四目相對。
他的眼中閃過一絲訝異,隨即恢復平靜。
“你好,林小雨。”他伸出手,聲音低沉而有力。
“你好,李總。”我努力保持微笑,手卻在微微發抖。
“我們是不是在哪見過?”他問道,眼中帶著探詢。
一瞬間,過去的記憶如潮水般涌來。
那是大二的秋天,教室的后排。
李明總是獨自一人坐在角落,一本書翻來覆去地看,幾乎不與人交流。
他穿著永遠不變的格子襯衫,洗得發白的牛仔褲,頭發亂糟糟的,鼻梁上架著一副黑框眼鏡。
“看那個怪胎,”我的閨蜜小聲說,“他是不是三天兩頭穿一樣的衣服?”
我們捂嘴偷笑。
那時的我,是系里的風云人物。學生會干部,校園歌手大賽亞軍,社交活動的常客。
而李明,則是我眼中的另一個世界的人——不修邊幅,不善言辭,不懂時尚,仿佛與這個年輕活力的校園格格不入。
有一次,小組作業分組。
“誰和李明一組?”老師問道。
教室里一片寂靜。
我正和閨蜜們交換眼神,準備組隊。
老師看了看名單:“林小雨,你和李明一組吧。”
我的表情瞬間僵硬。
“老師,能不能換一個?”我幾乎是脫口而出。
話一出口,教室里響起竊笑聲。
我看到李明的臉瞬間漲紅,但他什么也沒說,只是低下了頭。
后來,在我的堅持下,老師重新調整了分組。我如釋重負,卻從未考慮過自己的言行給他帶來的傷害。
還有一次,系里組織了一次郊游。
李明罕見地出現在活動中。
他站在人群邊緣,手足無措,像是不知道該做什么。
“嘿,你們看,”我對朋友們說,“他是不是第一次參加這種活動?真好笑。”
郊游中拍合照時,他站在最邊上。我和朋友們刻意擠到遠離他的另一側。
照片洗出來后,他的半個身影被裁掉了。沒人在意。
最令我不齒的是他的一次“示好”。
那是我生日那天,朋友們在食堂為我慶祝。
李明經過時,猶豫了一下,走到我面前。
“生日快樂。”他遞出一個包裝樸素的小盒子,聲音幾乎微不可聞。
“哦,謝謝。”我不冷不熱地接過禮物,甚至沒有打開,就隨手放在一邊。
朋友們投來詢問的目光,我做了個鬼臉:“大概是什么奇怪的東西吧。”
大家都笑了。
直到很久以后我才偶然打開那個盒子——里面是一個精致的書簽,上面用毛筆寫著“書中自有黃金屋”。背面還有一行小字:“祝學業有成”。
那時的我,沉浸在自己光鮮的小世界里,從未想過自己的言行會給別人帶來多少傷害。
而那個沉默的男生,只是默默承受著一切。
02
酒會上,往事如煙,令我無地自容。
“我們是大學同學。”我終于說道,“不知道李總還記不記得。”
他的眼中閃過一絲光芒:“當然記得,林同學。”
就這樣,十二年后的重逢,開始于這句貌似平常的寒暄。
酒會繼續,我悄悄打量著他。
他與身邊人談笑風生,舉手投足間透露著非凡的氣場和魅力。偶爾碰杯時,他的談吐睿智而不張揚,對各種話題都能侃侃而談。
周圍的人對他的態度近乎崇拜。
“李總年僅35歲就帶領公司上市,真是傳奇啊。”
“聽說他拒絕了硅谷幾家巨頭的邀請,堅持自主創業。”
“他捐了一億給母校設立獎學金,卻從不宣傳。”
這些竊竊私語飄入我的耳中,每一句都讓我更加驚訝。
當年那個在角落里看書的男生,如今已是叱咤風云的行業領袖?
我偷偷用手機搜索了他的名字。
屏幕上立刻跳出無數相關新聞:
《85后創業者李明的成功之道》 《從零到百億:李明的創業傳奇》 《科技新貴李明投資布局大揭秘》
一張張照片顯示他與各界名流的合影,參加國際論壇的演講,接受知名媒體的專訪。
而這一切,都與我記憶中那個不起眼的男生判若兩人。
我不由得想起自己這些年的際遇。
大學畢業后,我憑借外表和社交能力順利進入一家廣告公司。起初風光無限,卻在三十歲后職業發展逐漸停滯。跳槽、變動,始終無法突破中層管理的天花板。
如今,我剛剛離開工作五年的公司,來到這個新環境,內心充滿不安與壓力。
而他,已經站在了行業的頂端。
命運的反差如此強烈,令人唏噓。
“林總監似乎很關注李總?”身旁的同事悄聲問道。
我慌忙收起手機:“哦,我們是大學同學。”
“真的嗎?那太巧了!李總可是我們合作方的大佬,你們認識對公司項目肯定有幫助。”同事興奮地說。
我勉強笑笑,內心卻五味雜陳。
是啊,當年被我嫌棄的人,如今成了可以決定我職業命運的“大佬”。
這種感覺,既諷刺又令人不安。
酒會進行到一半,我終于鼓起勇氣走向他。
“好久不見,李明。”我盡量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自然。
他身邊的人自覺地退開,給我們留出空間。
“是啊,好久不見。”他微笑著,目光平靜地看著我,“這些年過得怎么樣?”
“還不錯。”我撒了個謊,“一直在廣告行業,剛來這家公司不久。”
他點點頭:“聽說了,策劃總監,不錯的職位。”
氣氛有些尷尬。我急于打破沉默,開始熱絡地回憶大學時光。
“記得我們大學那會兒的文學課嗎?老師總是點你回答問題。”
“記得系里組織的那次郊游嗎?天氣特別好。”
“畢業晚會你參加了嗎?我唱了首歌,很可惜你沒看到。”
我刻意挑選那些美好的片段,仿佛我們當年是無話不談的好友。
他只是禮貌地點頭,偶爾應和幾句,眼中帶著一絲我看不懂的情緒。
“你呢?畢業后直接創業了嗎?”我問道。
“不,先在國外讀了研究生,然后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了幾年,積累經驗后才開始創業。”他簡短地回答。
“真厲害。”我由衷地贊嘆,又有些酸澀,“看來當年就能看出你的與眾不同。”
他笑了笑,沒有接話。
我忽然發現,他對待其他人時的熱情和健談,在面對我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禮貌的疏離感。
這種感覺令我不安。
是否他還記得當年的種種?那些尷尬、排斥、嘲笑?
我試圖再次拉近距離:“聽說你為母校捐了很多錢,真了不起。”
“舉手之勞。”他淡然道。
又是一陣沉默。
我感到自己像是站在聚光燈下,所有的偽裝都被他看穿。那些精心準備的社交辭令在他面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周圍不時有人過來打招呼,他們對李明畢恭畢敬,而我則成了可有可無的背景。
“李總,關于下個季度的合作計劃...” “李總,能否抽空參加我們的產業論壇...” “李總,您對元宇宙的看法...”
每一次插入的對話都讓我更加明顯地感受到我們之間的差距。
他是眾星捧月的中心,而我只是眾多仰望者中的一個。
我從未如此強烈地體會到社會地位帶來的鴻溝。
曾幾何時,在大學校園里,我是光彩奪目的那個,而他不過是角落里的影子。
如今,命運的齒輪已經轉向。
酒會進行到深夜,人群逐漸散去。
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落寞。
這種感覺不僅來自于地位的反差,更來自于內心深處的慚愧與后悔。
面對當年我嫌棄的人如今的成就,我不知該如何自處。
03
夜已深,酒會即將結束。
露臺上,星光點點,城市的燈火在遠處閃爍。
我和李明都站在欄桿旁,手中的酒已所剩無幾。
不知是酒精的作用,還是內心的掙扎,我感到一陣莫名的沖動。
“李明,”我輕聲叫他的名字,不再使用敬稱,“能聊聊嗎?”
他轉過頭,目光落在我臉上:“當然。”
“這些年,你...變化很大。”我斟酌著詞句。
“人都會變。”他簡短地回答。
我深吸一口氣:“記得大學時的事嗎?”
他沉默了片刻:“記得。”
“我當時...”我想道歉,卻又覺得此刻的道歉太過刻意,仿佛是因為他的成功才有的歉意。
他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過去的事,都過去了。”
這句話讓我既松了一口氣,又感到一絲失落。
酒過三巡,我鼓起勇氣向他提出職業上的幫助請求:“李明,其實...我最近在工作上遇到了一些困難。公司新項目需要與科技公司合作,如果能得到你們公司的支持...”
他聽完后的表情頓時有了變化,而我卻沒想到他竟然會這樣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