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中美對決,站在我們這邊的國家其實很少,在國際上,甚至沒有國家出聲支援,但無所謂,面對霸權,中國歷來都是單打獨斗的,歷史證明了,中國必將勝利。
確實,從國際輿論場來看,眼下這場中美博弈,站在中國這邊的國家好像不多,很多時候,甚至都沒有哪個大國敢公開發聲支持。但說實話,中國一路走來,哪一次不是在“一個人的戰斗”中殺出重圍?不靠誰、不求人,是刻進中國骨子里的生存方式。說白了,中國對霸權的斗爭,從來就沒指望“朋友圈”壯聲勢,而是靠自己,一寸一寸地往前蹚。
咱們回頭看看歷史,哪一仗是靠“國際支持”贏的?抗美援朝那時候,剛建國,百廢待興,美國聯合16國,頂著聯合國的名義打過來,中國說什么?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沒人拉我們一把,我們就咬牙頂上去,硬生生把對手打回三八線,打出了國威軍威,也打出了今天中國的戰略自信。那時候有人支援嗎?沒有。可結果呢?贏了。
今天面對美國這個老對手,它不會直接出手,而是用那種“慢刀子”的方式磨你——科技封鎖、貿易戰、金融制裁、外交圍堵、輿論抹黑,一招一式不是來打你致命一擊的,而是讓你疲憊、讓你麻木、讓你動搖。就像有人說的,“它不是一槍爆頭,而是一刀一刀剮,看你能不能扛住、會不會自己先崩潰。”
但問題是,它真選錯對手了。中國吃過的苦,比它能想象的多多了。從百年屈辱到改革開放,從三年自然災害到八九十年代的風浪,中國人早就在各種極限環境中練成了一身“抗打擊”的本事。美國能拖,我們更能熬。
你加息收割世界,中國就控通脹穩匯率;你搞芯片封鎖,我們就舉國體制啃下硬骨頭。你越不讓我們發展高科技,我們越要攢出自己的底牌。
這不就是“先磨著你,讓你麻木,然后瞅準機會,一擊致命”嗎?我們不高調喊口號,不搞大張旗鼓的反擊戰,而是像磨刀石一樣,一邊韜光養晦,一邊精工細作。當時機成熟,一招下去不是嚇唬你,而是讓你根本爬不起來。
你看,現在芯片這事,中國已經有初步突破了;空間站自己建了,月球探測、火星探測都干起來了;電動車、光伏、新能源,這些未來經濟的關鍵賽道,中國不是“追趕”,而是“領跑”。別人還在討論怎么“脫鉤”,中國已經自己搞出了完整產業鏈閉環。這就像是,別人還在搗鼓著自己那把老破刀,中國已經把激光武器抬出來了——還沒出鞘,你已經輸了。
國際上誰站你這邊、誰給你撐腰,看似重要,其實是虛的。那些發達國家嘴上說得好聽,骨子里不過是在算計自己的利益。只有中國清楚,靠山山倒,靠水水流,靠自己,才能真的站得住。
所以,這場對決,中國雖然孤獨,但不怕孤獨。我們知道,真正的勝利不是靠誰支持,而是靠自己走到最后。等那一天來臨,或許全世界才會回過神來:原來在他們還在糾結小數點的時候,中國已經走到了未來。
這,就是中國的節奏。慢,不等于弱;悶聲,不等于認輸。而是一種蓄力,一種戰略級的等待——等到關鍵時刻,出手即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